“风水”文化是中华名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更是中华名族的伟大精髓。“风水”理论也是综合了多门学科的自然科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一种反映,其真谛秘密相传,真正从不公开。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玄学大师常鹤鸣的建筑风水观。
常鹤鸣的个人信息介绍
出身于易学世家的常鹤鸣,苦行修学玄学18年,融会贯通了风水、预测、面相、命名等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创了独有的佛理玄空学及周易管理学,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风水”理论见解,认为风水堪舆,必须形势、理气并重,二者不可偏颇。只重形不重气,则徒有虚表,一切流于浮夸;只重气不重形,则气难疏导,能量无以抒发风。
常鹤鸣眼中的建筑“风水”
如建筑“风水”,常鹤鸣大师认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会产生作用与人体的超微离子和磁场,这些能量也随着环境不断改变,也随着人体自身的场态信息的改变而改变。这些信息能量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思维敏捷、健康长寿,也可以使人思维迟钝、神经恍惚、多病短寿。而建筑“风水”的宗旨就是理气,即寻找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生气之地。就是通过在地基、居所布局基础上增加某种信息,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要求。当我们遇到寸草不生、狂风恶沙的地方,就会避而远之;当进入山清水秀,避风向阳的环境,就会神情愉悦;踏入流水潺潺,草木欣欣之畔,就会留恋忘返;置身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就会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如此种种,这就是“风水”环境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的效应。
建筑选址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风水”理论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如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居住,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徙。任何一处建筑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环境决定的,正如中医的脉象,从洪细弦虚紧滑浮沉迟速,就可知身体的状况。有的地方偶然事件频发,人们认为阴气太重,其实是一种心理因素,同时也是一种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司机,当大脑细胞处于低潮,在瞬间失去正常功能,或产生错觉的时候,因一念失手,酿成大祸,而非凶吉所致。
现代“风水”学的使命就是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科学地重新阐述,剔除的部分,还其科学的一面,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