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历 > 名俗节日 > 2018年春节是哪一天

2018年春节是哪一天

2023-04-14 09:21:31
春节是中华民族所有节日中最受重视的节日,每年春节,人们都不远万里踏上回家征程,与家人团聚,拜访亲朋好友,那么2018年春节是什么时候呢,是几月几号星期几呢?下面易安居算命网为大家讲解。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2018年春节是哪一天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2018年春节是公历2018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一,星期五。
 
春节简介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的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并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现行“春节”称谓只有95年历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中国人怎么过春节
 
现在过节很多人要返乡,春节时的客运压力空前,“春运”也堪称春节的一大现象,下面易安居算命网为大家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习俗。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燃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春节祝福语
 
1、春节禁令:禁止喝酒,在不叫我的情况下。禁止思念,在不想我的情况下。禁止打电话,在不给我打的时候。禁止发短信,在不给我发的情况下。
 
2、春节到,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安,生活充实饱满,事业步步高升,心情阳光灿烂,财运滚滚而来,家庭美满幸福,新年开心快乐!
 
3、为欢度新春,我为您整一对联。上联:上午聚,下午聚,喝高喝醉梦里聚;下联:白天乐,晚上乐,玩疯玩爽透心乐。横批:祝您春节过得岗岗的!
 
4、先敬杯酒鬼酒,再斟五粮液,三送茅台酒,四献浏阳河,五呈金龟酒,六送吉祥如意腾飞酒,七送大富贵祥云酒,让你迷迷糊糊、快快乐乐过春节!
 
5、点燃的是鞭炮;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到的是祝福:祝您及家人春节平安、幸福、健康和快乐!
 
6、春节到了,愿在新的一年中,你的快乐像人民币一样不断升值,健康状况像股市一样坚挺,财运像楼市一样火爆,幸福指数像油价一样层层攀高!春节快乐!
 
7、春节来到喜事多,合家团圆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体健康快乐多;一切顺利福气多,新年吉祥生意多;祝您好事多!多!多!
 
8、元旦祝福充满希冀,春节祝福充满喜庆,中秋节祝福充满丰收,圣诞节祝福充满温馨。祝你圣诞节快乐,好运相伴终生!
 
9、初一至十五,大家齐欢舞,人人闹新春,万象来更新,招财又进宝,幸福把你包,祝君开怀笑,好运往上飘!祝春节快乐!
 
10、春节将到,买辆奔驰送你太贵,请你出国旅游浪费,约你海吃一顿伤胃,送你一支玫瑰误会,给你一个热吻不对!只好短信祝福快乐实惠。
 
11、除夕的短信扑天盖地,我怕祝福塞不进去,提前行动占领高地,混个前面也不容易,祝你春万事如意!全家身体健康,春节快乐!
 
12、春节匆匆就来到,短信祝福不会少,吉祥话要趁早,暖暖问候忙送到。先祝你新年好,再祝你事业高,还要祝你身体好,最后祝你生活幸福乐逍遥!
 
13、新年的爆竹很给力,绽开对你的点点思绪,缤纷的祝福洒进你的世界里;春节的问候满满地,包裹我沉甸甸的心意,委托手机里的短信传递给你;春节如意!
 
14、我愿化作春天的细雨,向你诉说我对你的情怀。我愿化作夏天的骄阳,向你倾述我对你的爱慕。我愿化作一只幸福鸟儿,向你传达我对你的祝福之声。春节快乐!
 
15、大地回暖春节来,小桥流水百花开。大红灯笼挂起来,笑迎宾客喜迎财。过年红包快拿来,姑娘漂亮小伙帅。烦恼忧愁不再来,福星财神相对拜。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16、春节到,五路财神运财到,东南西北中,财运聚你家。祝你住在黄金屋,遍种摇钱树,盛放幸福花,结满富贵果,处处都是聚宝盘,条条大路通财路!
 
17、新年到来,只想对你说:今年的春节一定要特别地过,特别地开心,特别地舒心,特别的欢心,这样我就放心了!
 
18、祝福问候送不停,愿您天天好心情!亲情爱情样样行,工作顺心事业成!钞票天天赚不停,一生幸福笑盈盈!春节快乐!
 
19、新年要到了,趁着短信还没有爆发,你的手机还有空间,我的手机还没欠费,早早预祝你新年快乐!
 
20、绚丽烟花绽放云宵,大红的春联书写喜兆,浓浓的年味驱散寒潮,满满的钱袋压岁红包。春节来到,祝福门敲:恭喜发财,过年好!
 
世界各国如何过春节
 
1、越南过春节
新春亮点: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春节是越南民间最大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和广州人非常相像的是,花市也是越南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越南人最爱的年花有剑兰、大丽菊、金橘和桃花。除夕夜零时,电台会播出国家领导人春节讲话,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随后人们采一根树枝回家,这风俗叫“采绿”。在越南语中,“绿”和“禄”同音,“采绿”就是“采禄”,意味着把吉祥如意带回家。
越南人过春节也有贴春联习惯。以前春联用汉字书写,文字拼音化以后,现在大部分春联改用拼音文字,每个拼音字是一个方块,自成风格。另外,越南人也爱在家里贴上“福”、“双喜”等字样和福、禄、寿星的形象,还有各种传统年画,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与向往。
新春期间到越南,可以畅游湄公河,欣赏胡志明、美拖市内独具特色的新年装饰,感受异国浓厚的新春气氛。也可以在各地观赏到别具特色的文娱活动,如越南传统戏剧、歌舞、杂技、武术、摔跤、舞狮等,还有荡秋千、斗鸡、斗鸟等民间活动。节日期间,穿上越南旗袍的年轻女子特别美丽。
 
2、韩国过春节
在韩国,传统节日很多,四大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其中春节和中秋节是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法定假日都是三天。
朝鲜半岛过春节的文化习俗,据说可以追溯到古新罗时代。韩国春节也在正月初一,韩国人称为“旧正”,传统上又称“元旦”、“元日”、“岁首”,与我国春节相似。每到除夕,韩国人也是千方百计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春节一大早,举行“茶礼”,即在宗祠或住宅的厅里摆设年礼、岁酒、年糕片汤等,进行家庭祭祀,这个过程也叫做“祭礼”。然后全家一起吃“岁餐”,岁餐相当于我国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年饭后,收拾好饭桌,互相拜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糕汤,韩国人认为吃了它就算长了一岁。接着还要“省墓”,即到先人的墓地,摆上祭品,进行祭奠。
初一下午,人们互相走亲串友,给亲朋好友拜年。如今,更多的人用贺年卡和礼物来互贺春节。春节期间有很多民俗活动,如掷骰子、放风筝、抽陀螺、踏跷跷板等。悬挂“福笊篱”的习俗,至今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仍很流行。
 
3、朝鲜过春节
朝鲜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朝鲜管春节叫年节。每年阴历初一,朝鲜人带着新的憧憬和期望热热闹闹地过年,这是一年中最大的民俗节日。为了过年,人们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缝制新装,做特种饭菜。
节日饮食主要有年糕汤、煎饼、江米条、食糖、柿干、松子、柿饼汁、蜜糯汤、米花果儿等。这些节日饮食中不可缺的是年糕汤,人们说每年吃一大碗就长一岁。
每到过年这一天,无论是谁都要互相拜年。凌晨时开始祭祖。祭祖仪式结束后,全家人按辈分依次拜年,然后,到村里的长辈和老师家拜年。拜年的时候,互相说些万事如意等吉利的话,表示祝福。这一天,家家愉快地吃应时饭菜。人们把过年的饭菜叫做岁餐,过年喝的酒,叫做岁酒。
过年的饭菜很丰盛,有糕片汤、糯米糕、蒸糕、煎饼类、糖果类、柿饼汁、蜜糯汤、烤肉等。其中,糕片汤是不可缺少的和最有代表性的。过年这天早晨喝的酒叫“屠苏酒”,是用多种药材泡制的。喝“屠苏酒”已成为朝鲜民族过年的一种习惯。
过年,更令人快乐的是男女老少都要参加的各种游戏,有压跳板、荡秋千、滑冰车、踢毽子、和抽陀螺等。抽陀螺在中国玩得也很普遍。目前朝鲜过春节是光有假日没有什么供应。每个人根据自家的情况过节。而金正日的生日的2.16和金日成的生日4.15的时候,不但放假,还家家户户免费供应酒、肉、粮食等。
 
4、新加坡过春节
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一年中各种民族节日很多。重要的有华人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马来人的开斋节、印度人的大宝森节、新加坡国庆节。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5%以上,所以中华传统的春节是最隆重、最具影响力的节日。
每逢春节,新加坡华人家家户户写春联、贴福字,屋里屋外红红火火;买年货、做年菜、除夕吃团圆饭喜气洋洋;民间也兴拜年、祝福、送红包和压岁钱,图个吉利。南洋华人还用独特的方式来欢庆华人年,那就是一家人欢聚一堂“捞鱼生”。“捞鱼生”是一种菜式,以生鱼条为主食,加以有色蔬菜和水果丝、白芝麻、花生碎,调和五香粉、胡椒粉、酱汁等,装成一个大盘。“捞鱼生”仪式开始时,便由一人发令,其他人一起把大盘中的菜物高高捞起,并齐声高喊:“捞起,捞起(捞喜),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捞鱼生”带有吉祥的意味,祈求来年好运,能发大财。一份考究的鱼生,价值新币千元以上。我多次品尝过这种既当菜又当饭的鱼生,确有其特色,但并无当地人那份兴致和着迷。
春节的市场上张灯结彩,人山人海,一派繁忙景象。特别是牛车水(唐人街)更是大量出售华人风味食品,中国民族服饰和林林总总的吉祥物。那里锣鼓喧天,舞龙队、舞狮队尽情表演。一年中唯有春节这一天,这里可以燃放烟花炮竹,节日的气氛非常浓郁。
“春到河畔迎新年”是每年春节活动的重头戏,举行的地点是滨海湾。在那里春节期间有各种文艺演出,有各式杂货市场,有中华各地特色小吃,还有迎新灯展,并在新加坡河两岸燃放大型烟花。2012年春节还展出70多手工扎制的巨龙形彩灯,四川成都的灯彩,广西民俗文化表演,还有LED舞龙队,都是新的亮点。一年一度的妆艺大游行,往年都在乌节路等闹市区举行,今年移至新加坡河进行水上大游行,载歌载舞如同扬州古运河花船表演,不知哪个更加出色。
闻名遐迩的新加坡风景区圣淘沙,新春花会已经开幕,100万株花卉竟相绽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美不胜收,这可算是热带雨林的南洋岛国春节展示的一大特色。
 
5、马来西亚过春节
马来西亚过春节习俗与中国大致相同,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受闽南文化影响,人们过春节一定要买凤梨(菠萝),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就成了春节的吉祥水果。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拜年时,喜欢带一些橘子,进门送给主人,橘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
放鞭炮是过春节的标志。这两年马来西亚政府宣布解禁燃放鞭炮,给每年欢庆农历新年的华人一个大喜讯。于是,从岁末除夕到大年初一,即使到了元宵节,大街小巷到处爆竹连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欢乐地争执着,谁放的爆竹最响亮,谁放的烟花最美丽;而这叽喳争论的童稚声,总被连绵不绝的鞭炮声所淹没。
 
6、印度尼西亚过春节
临近传统节日春节,印度尼西亚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氛。首都雅加达的商场超市挂满了大红灯笼和中国结,有些商场还搭起了贩卖中国传统腊肉干、应子梅等的临时摊位,红蜡烛、红年糕、各式各样的红色佩饰以及大红喜字令人目不暇接。
在班芝兰一带的唐人街,造型各异的各类鞭炮品种齐全,年糕专卖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类年糕,糖果店里的巧克力、蜜饯、开心果、瓜子、花生、山楂、梅子等一应俱全,红梅、金橘等印尼华人春节必备的装饰品销路也格外地好。
除夕当天,人们要到庙堂进香祈祷,希望一年健康平安、万事如意。除夕夜,大多华人都会聚集在老人家里吃团圆饭,家中年长者接受儿孙们的拜年,老人则向晚辈发放红包,然后儿孙们与老人合影,之后是全家聚餐。直到深夜,晚辈们才告别老人,各自回家。
印尼华人过春节的另一特色是公益色彩浓。各华社团体、宗亲会、互助会和庙堂组织献血、分发食品等社会公益活动,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一个美满幸福的春节。
 
各地春节美食有哪些
 
山东:面塑王国
山东是个吃面食的大省,山东面食是以糯米面为主料,加小麦粉、水,着色,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刀、剪、簪、花纹模等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山东面塑起源于菏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浙江: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河南:饺子煮面
河南部分地区,大年初一家家吃饺子煮面,名“金丝穿元宝”,也叫“银钱吊金龟”,盖因饺子太像元宝了,子夜时饺子煮熟了捞食,谓之“捞元宝”。
 
广西:粽子
广西人过年家家户户要包粽子,那可是件大事。在广西,粽子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屈原,粽子也不仅是逢年过节的送礼佳品,广西人赋予了粽子新的意义,广西人更把粽子当作是一种吉祥物,年年粽年年中,广西人包粽子吃粽子图的是一种吉利了。
 
湖北:“三全”“三糕”“三丸”
湖北人吃年夜饭讲究“三全”、“三糕”、“三丸”。“三全”就是全鸡、全鸭、全鱼,“三糕”就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就是鱼丸、肉丸、藕丸,有无丸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汤不成席一说。
 
重庆:扣肉
重庆“扣肉”“灌海椒”不可少,“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北京:蜜供、萨其玛
老北京的“零食”除了年夜饭菜肴外,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玛等,也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
 
上海:豆芽
上海年夜饭不喝汤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
 
江西:饺子鱼
江西鄱阳地区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新年发财”。
 
广东:万年粮
广东部分地区,大年初一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带,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茨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东北民俗:包豆包
民俗中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谚语,所以要吃粘豆包粘住下巴,呵呵。是东北人过冬的美食。
 
南京:传统手工叠元宵
南京人有吃元宵图个团团圆圆的说法,所以从大年初一开始当地的市民都会吃元宵一直到元宵节。
 
浙江台州:挂“长寿面”迎新春
每年春节前夕,当地居民就利用山村特产番薯,采用传统制作方法,以番薯淀粉制成粗面,俗名叫绿豆面,也称“长寿面”,其色有点绿,不易折断,尤为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