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布依族人们热情好客、大方而真诚且讲礼貌,布依族的民俗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你知道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共有254.5万多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镇宁、关岭和紫云等自治县,毕节、遵义、黔东南3个地区(州)。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但都是历史上由贵州迁徙去的。
布依族居住的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很多。贵阳市南郊17公里的“花溪”,是贵州高原的一颗明珠。那里环境清新,水质清甜,空气洁净,沿途山花烂漫,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区。布依族的湖潮寨坐落在花溪上游,旁边有一个金银潭,潭水深遂,清泉涌出一半浅绿,一半金黄,传说那是因为仙人的金钟坠入深潭.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布依族地区多河谷和平坝,山清水秀,闻名世界、景色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布依族人聚居的地区。在布依族地区出土的文物表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布依族人心灵手巧,他们制作的蜡染布历史悠久、图案美观,是享誉国内外的工艺品和收藏品。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仙歌节
仙歌节又称地蚕会,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节日里,青年男女要举行盛大的对歌活动。据说,天上的歌仙听到歌声,便会赐给出色歌手一副金嗓子,田里的害虫听到人们唱歌,就不敢出来祸害庄稼了。有的地区青年人和孩子们还进行划竹排、打水枪等比赛,老年人前往江边观看比赛和听年轻人唱山歌。
三月三又称更三碗节。云南省罗平一带布依族隆重的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节期三天。每到节日由一人承头,群众凑钱买鸡、猪、羊进行一系列祭祀活动。初三大家到山上选择一棵大树,在树下烧香化纸叩拜山神。初四到山坡上祭祀,祈求老天爷不下冰雹。初五祭龙潭,人们将一只白公鸡和一口活猪带到井边宰杀祭龙王,祈求保佑井不缺水。接着大家清理井中杂物,修整井边道路。然后在井边会餐,承头人宣布开支情况,并要求大家爱护水井保持卫生、保护道路桥梁及寨内外景物。节日期间,孩子们背着煮熟的红鸡蛋到河边玩水车,青年人在河中游泳,划竹排、打水仗。各家的父母则要准备上好的饭菜,送至河滩与孩子们共餐。
安龙三月三又称“扫寨节”。贵州省安龙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传说这一天是山神王的生日,如果人们不宰猪杀牛进行祭祀,山神王就要放出蝗虫侵害庄稼。祭祀仪式很庄严,每户只留一老者参加,其余人全部躲出寨外。参加祭祀的人不准讲话、不准吸烟,只限穿青蓝色衣服。老魔公身穿道袍,口中念念有词:“山王菩萨土地公,一齐请入我寨中,来陪寨神吃顿饭,回去各人显神功,驱除五鬼赶豺狼,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还有三个中年男子敲打着大铓锣、小铜锣和铙,跟随魔公。仪式完毕后,参加祭祀者要陪“神”吃饭。吃不完的东西可分给各家。吃祭品时不得将汤、屑滴落在衣裤上,否则人畜将会遭到豺狼虎豹的伤害。祭祀之日,特别忌讳外人入寨。有外人进寨叫做“踩山”,预示将招致灾难。若踩山人愿意出资,备办一只雄鸡和一块“刀头肉”,由寨老择日重新祭祀便可无事。否则以后寨中发生什么灾难,一切损失都要由踩山人赔偿。关于扫寨节,清代乾隆《安龙府志》有记载:“每岁三月初三宰猪牛祭山,各寨分肉,男妇饮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村不通往来,误者罚之。”
别雅蝈(guō)
贵州省三都县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至十一日举行。“别雅蝈”,布依语,“别”即扳腰,“雅”为奶奶,“蝈”是青蛙。即举行祭青蛙和扳腰活动。届时,各寨选一宽敞的楼房,铺上稻草作为扳腰堂,再找来木板钉一个约一尺长的棺材,布依语叫“梅借”。这时大家争先到田里寻找青娃,谁先捉到青蛙,人们都围过来碰一下他的头皮。然后将青蛙装进“梅借”,由一群孩子抬着走村串寨,唱着歌逐户讨米。讨完米再把“梅借”抬到扳腰堂安放好,然后烧香化纸供祭。初八中午开始扳腰比赛。参赛者主要是青壮年男子,老人、妇女、儿童围观助兴。在众多扳腰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两个人用一根竹扛抬着一个后生,和另外一组来回碰撞,哪组竹扛上的后生先落地为输。这项活动不但要比体力、比耐力,还要比技术、比智慧。扳腰比赛要持续三昼夜,到十一日,人们把“梅借”抬到指定地点埋葬,再把讨来的粘米煮成稀饭众人共享。把糯米打成粑粑,留一大块犒劳那位捉青蛙的人,其余的分成小块,散发给送米的人家。到此,整个活动就算结束。
春节
布依族春节节期较长,一般是从腊月三十日一直过到翌年正月十五。三十晚饭前先要在神龛上摆供,燃放鞭炮迎请老祖公,然后合家吃年饭。年饭异常丰富,而且必须要有整棵白菜拌猪肉制成的“长命菜”。晚饭后年轻人端一碗肥肉、拿一把斧子去喂果树。一个人将果树轻轻砍一小口,然后问‘你开不开花?”另一人拿一块肥肉灌入小口后回答:“开!”又问答:“结果繁不繁?”“繁!”“果子甜不甜?”“甜!”等。每棵树都要这样喂,据说这样才能果顾肉肥、免遭虫灾。子夜后将家中柜子、囤箩、水车、犁耙、碓磨,织机等用具打上封条,到正月十五后才能启封,用意是不让财气跑掉,也为让人们不做活路快乐过年、安心休息。
布依族也有守岁习俗,有说守岁是为了听鸡叫,若公鸡先叫,说明当年风调雨顺,乌鸦先叫则预示寨中将有丧事发生。因此守岁又叫守鸡夜。有些地方午夜还要开财门,一人从侧门出去,拾一两块瓦片扔回家中,另一人口中念着“财门大打开,财宝滚进来”便将大门打开。随后鸣放鞭炮,设香案祭神,给孩子发压岁钱。待鸡叫头遍,青年女子争先“取勤水”。每人拿三柱香三张纸钱,到井边烧化后打满两桶水挑回家。据说抢到第一挑水的人能够万事如意。
初一中午,祭桌上摆放供品,桌下放甜酒、烧酒各一坛,坛上放一根扁担,意思是请祖宗们好好受用,吃不完的挑回天上慢慢吃。有的地区是初三送祖。初二还要接财神,一般是前日晚将一小捆青杠柴和一挑水放在门口,以第一声鸡啼为令,迅速点香化纸放鞭炮,唯恐迟了财神被别人接走。这时家长请道:“文武福禄财神,快来吃饭罗,吃了护卫金银财宝滚进我家来,保佑一年四季都发财。”接着一人挑水、一人抱柴走进堂屋,边走边道“柴(财)来,柴来,金水银水进屋来广初三到十五,每晚都耍龙灯、舞狮子闹夜。据说龙灯、狮子所到之处,妖魔鬼怪则不敢再来。所以,龙灯、狮子舞到谁家,谁家都要以红纸封钱酬谢。不孕妇女要特别多送红封,好请龙送子。久病孩童由其母抱着穿过龙身,可驱赶病魔。十五过后,春节活动截止,家家揭去农具上的封条,开始生产劳动。
端午节
布依族端午节这一天,每家都把菖蒲和艾叶悬挂在门前两侧,人们将雄黄、菖蒲、艾叶、三角枫等药材装在香袋里系在胸前,据说这样可以避邪祛病。人人都喝用雄黄、大蒜、姜、葱泡成的雄黄酒或吃雄黄酒泡过的大蒜,预防痢疾和其它疾病。还要用雄黄酒喷洒房屋四周或在墙角灶边撒一些雄黄粉,以防蛇、鼠、蚊子和臭虫。节前,家家都要包好各种粽子,如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羊耳艾菜粽、既能助消化又易于存放的草灰粽等,做为节日三餐主食。贵州省荔波县城关一带的布依族端午节还要进行爬山、梭草马、赛龙舟、抢鸭子、抢彩球等传统体育活动。
二月二
二月二是布依族祭祀性节日。节日当天家家吃两色糯米饭,杀鸡敬祖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云南一些布依族此节要过三天,祭老人房祈求寨神保佑全寨人畜平安。“老人房”每寨设一处,形似土地庙。祭祀前,由该地最早的老户承头,众人捐款买猪、鸡及其它祭祀用品。节日晚上各家分头祭袓,半夜以后将一个装有一枚鸡蛋、二柱香、二张钱纸的竹箩挂在门头,承头者派人逐门收取,然后杀猪宰鸡煮蛋祭祀,祭罢即在老人房附近会餐。吃东西时不准讲话、不准弄出声响,吃不完的鸡蛋连同猪、鸡的毛骨一齐埋入土中。餐后即打扫老人房和寨子,并用竹枝、刺杆将老人房四周的路口都堵起来,三天内禁止通行。而且这三日内承头人只能呆在卧房中,不能乱动、不准讲话,寨里的人不得喧哗、玩乐器,不能上山下田做活路,否则寨神就不灵了,须得重祭。这三天内不准外人进寨,如有违者闯入寨中,便罚他买猪、鸡重祭、还要赔偿人们误工的损失。
祭山神
祭山神是云南省富源一带布依族祭祀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举行,历时三天。各寨每年由四户人家主办,大家出钱买牛。届时,每家派一男子进山林杀牛祭祀,以祈求山神保佑不下冰雹,庄稼丰收,牛马不死。祭祀时不准解手、不准砍树,否则会得罪山神,带来灾祸。祭罢会餐,同时检查乡规民约的执行情况,破坏山林者要受处罚。
祭祖节
祭祖节是贵州省都匀市江洲区布依族传统节口,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举行。各家要从七月九日开始“叫饭”,即请祖宗灵魂回来吃饭。到七月十二日,每家都要为祖宗灵魂返去饯行。黄昏时分,在堂屋神龛边放一木桌,摆上猪头、半熟公鸡和其它菜肴,斟--杯酒,旁边放筷子。稍许,泼酒于地,再供一碗米饭。入夜后,在供桌旁焚烧封包,封包上书写亡者姓名及阳间某某送。每个死者的封包要单独烧化,不得混杂,以免起纠纷。给外家祖先的封包要拿到大门外去烧化。为表示最虔诚的心意,可杀一只鸡或鸭,滴血于地并在神龛的下壁贴几根鸡鸭毛。接着家人在门前地坝插香,据说香插得越多,祖宗越喜欢,但必须要留一条通道,以便袓先灵魂能回到阴间去。这天还要进行召魂魄仪式和打香瓜仗活动。据说十二、三岁以下的孩子魂魄易于游动,如在祭祖节为其叫魂便能得祖宗的保佑,不致迷路和被鬼神摄去。晚上,孩子的母亲或祖母将一碗米放在大门口,点燃几柱香,然后面对旷野喊叫孩子的名字,每喊一个孩子就将一枚鸡蛋放在米碗中。这样反复叫几次,每次魂蛋放置角度不能相同,以避免魂魄附体时相互搞错。打香瓜仗就是将嫩南瓜插在竹竿上,再将成捆的细香插在南瓜上点燃。待烧封包仪式结束,青少年们便扛着香瓜奔向田野,相互打斗对骂,仗打得越热闹,袓宗亡灵就越高兴。七月十四晚上还要施舍野鬼,即在地边坝头,为那些无儿无女的亡灵们烧化一点香纸,意为送些零花钱。
小年
小年为贵州省部分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正月十五曰。是日晨,家家打糍粑敬袓。晚饭前堂屋八仙桌上摆好一只炖猪脚及各种菜肴,开始点香烧纸钱,放爆竹敲铜鼓,恭请祖宗回来过小年,而后合家就餐。晚饭后青年男女去“偷亲(青)”,就是去蔬菜地里偷几片青菜叶,到路边互相抽打身子,表示要打掉身上的邪恶,以保平安吉祥,还意味着越打越亲,友爱相处,被偷者则认为偷他是因为和他亲热,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中秋节
布依族的中秋节同样是在八月十五。布依族人中秋节晚上有偷老瓜煮糯米饭的习俗。而且将偷来的老瓜用红布包好,一路鸣放爆竹送到缺子女的人家,主人要请他们吃酒宵夜。孩子们还要到地里偷葵花、花生,拿到无子女人家去炒着吃,据说这样会给这家人带来子女。被偷的人家不责怪偷瓜果的人,反而认为被偷的瓜蔓会结出更大更好的瓜,葵花、花生也因被偷而更加粒大饱满。
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贵州省黔西南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以当地兴义县查白场为著名会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举行,节期三天。传说在明朝时期有一只猛虎时常出没于当地莲花坡一带,危及人畜安全。有一个叫查郎的布依族后生挺身而出,带领众人追杀猛虎,最后将猛虎打死在虎场坝。白妹和查郎相亲相爱,但山官贪恋白妹的美貌,害死了查郎,欲霸占白妹。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白妹放火烧了山官的家,自己跳入火海殉情。人们为了纪念查郎为民除害和白妹忠贞的爱情,就把白妹殉情的日子定为青年人对歌赶表的日子,把虎场坝改名为查白,并做为歌场,谓之“赶查白”。节期一到,邻近各县及广西、云南等地各族群众三、四万人,纷纷赶往查白地方,认亲访友,对歌赶表,也有的专为吃查白汤锅而来。传说当年查郎打死恶虎后,人们纷纷赶来祝贺,查郎便支起大锅,用清泉水煮虎肉款待大家。但人太多,查郎就又宰了两头牛掺进虎骨汤中。很多人吃过查郎的清泉煮肉后,老毛病都不治而愈了。后来每逢赶查白,人们就杀牛煮汤锅,其目的是为了防灾祛病。今天的查白汤锅,已由狗肉代替牛肉了。赶表是查白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布依族中,同姓同辈者视为同胞兄弟姐妹,不对歌不通婚。不同姓氏的同辈人可以玩耍、通婚,互称“老表”,赶表即为寻找意中人。
查白祭日
查白祭日是贵州省兴义县查白寨布依族传统节口。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进行。传说布依先人的神灵将恶虎吊挂在神树上,暗助查郎消灭了恶虎。为了感谢先祖神灵的庇护,当地布依族便在查白歌节期间在神树下祭敬先祖。祭祀前,先由在家中排行老大和最小的两人出面主事,集资备办纯色开叫公鸡和生蛋母鸡各一只,两枚鸡蛋、百柱香、一刀钱纸、两匹白纸马,还有酒杯碗筷等。节闩清晨,两位主事带着祭品到所选神树下祭祀,敬请先祖神灵并陪同聚餐。所剩供品带回寨中分与他人。自祭祀之日起,三天内不准动土、砍柴和做针线,目的是让先祖诸神这几口不再操劳人间琐事,好好休息。若有违者,罚其出资重祭,以向先祖神灵赔罪。
打保符
打保符即“打豹虎”的谐音。贵州省独山、荔波等地布依族民间节日,其目的是祈求神灵阻止蝗虫吃庄稼。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据说该节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古代云堆坡上有一个凶恶的“拱标精”(即豹虎精、每年六月六日它生日这夫,都要山下的人杀猪宰牛来供奉。山下住着阿天、阿地兄弟俩,他们聪明勇敢,力大过人。这年六月六轮到阿天阿地住的寨子供奉“拱标精”,但由于人们生活贫困,拿不出供品,“拱标精”便令野兽下山吃人遭踏庄稼,阿天阿地为保全村人和庄稼,奋力拼杀。后来,他俩用凤凰山上的青竹仙翁赐给的青钢竹叶剑杀死了拱标精。但它死后又变成蝗虫食害庄稼,继续与阿天阿地做对。后来仙翁又托梦教兄弟俩用白纸打制“秧标”插在田中,蝗虫见了以为是青钢竹叶剑,就不敢再来吃庄稼了。从此,这一带的布依族群众,每到六月六,都在田里插秧标,并要举行仪式。先在祭祀场地撑起一把大红油纸伞,伞下摆一张八仙桌,桌上放一大两小三个量米木升,桌前备两个接血的大木盆,内置杀刀。桌后支锅灶。由两人专门登记各户捐献的钱、米,再由一人将各家的米抓一把分别撒于三个木升中,然后用白纸糊三个信封式牌位,大的写“凤凰山青竹仙翁之灵位”,两个小的分别写“阿天之灵位”和“阿地之灵位”,用香支撑着分别插在三个升中。正午时,各家扛来“秧标”顺序插于供桌两旁,自觉围站供桌周围,点烛烧香。这时由一位寨老端三碗酒置于桌前,焚香作揖祷告,然后大喊一声“杀!”众人跟着喊号子,把祭供的猪和牛拉到桌前宰掉,以示杀死了“拱标精”,再砍下尾巴用九张纸钱裹着蘸血涂抹各家的“秧标”。“秧标”插到田里之后,个自回家拿碗筷,带着家眷来吃“保符”酒。
打火箭节
打火箭节是贵州省兴仁县大新地方布依族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夜。据说打火箭是这里的布依族为纪念他们的祖先用火打退敌人围剿而兴起的。节前一个月左右,青少年上山砍青枫树枝或蒿子杆,留主茎约二尺五寸长,砸绒一端晒干做箭杆。节门前一天,用白沙泥包在箭杆绒端根部。打的时候点燃绒端,手握箭杆用力向空中甩。七月十四日晚试火箭,男女老少齐上阵,从天一擦黑开始,一直打到次口凌晨。打火箭结束到鸡叫头遍之前,要进行祭官厅仪式。官厅是一个九平米的小亭子,中央有洞,洞盖石板。传说此洞为神库,每年只能在火箭节打开一次。亭子前梁上有一香袋,亭子中间摆一香案,案上放一升米,插三柱香。米升左面放一碗刀头肉,正面摆三个酒杯,背面两个,左右各一个,杯下压一匹纸马,杯上担一柱香。将一条狗拉到寨边三叉路口宰掉,然后煮熟供上,名曰“领生回熟”。在亭子左面杀两只红公鸡和一只杂色公鸭,并就地架锅煮熟供上。这时主持祭祀的人身穿干净衣服,左手拿竹挂,右手拿师刀,敬请东西南北中各帝,祈求祖宗神灵保佑平安吉祥。各家要派一男性代表往香袋里插一柱香,祈求祖宗神灵保佑全家幸福。祭祀完毕,供品要当场吃掉。若在吃的时候见外人经过和闻鸡啼鸣,就将没有吃完的东西倒进神库之中。吃喝乃为庆祝胜利,而外人经过和鸡啼则象征残敌存在,固不得再吃,而须先消灭敌人。吃过东西,打扫寨子,打火箭节到此结束。
地戏节
地戏节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花溪跳地戏始于道光年间,由安、卜(今平坝)艺人龙德甫发起,每年正月十五公演,逐渐形成固定节日。地戏不设戏台,演员站在地上表演,观众在四周高处观看,因此得名。节日这天,花溪各乡寨群众涌向地戏场观看地戏。戏场中央放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演员身穿戏装、头戴面风、手持刀枪在戏场中表演一番,然后举着彩旗浩浩荡荡绕村寨一周,遇山神菩萨土地祠,都要停下参拜,谓之“参神”。参神后敲锣打鼓到各家朝贺,名曰“入寨开财门”。主人紧闭大门,众人在门前一字排开,齐唱吉徉歌。当唱到“四季财门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时,主人大开房门,众人一拥而进,绕堂屋一圈出门,接着是坐台表演。表演结束演访同观众一起到村头恭脚扫场,意为扫除一切天灾人祸、是非口舌,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最后再回到地戏场表演一番。日暮黄昏,刀枪人库、面具还箱。地戏节告结束。
董朗桥歌节
董朗桥歌节是贵州省惠水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届吋毗县邻村近万名布依族群众,来到当地的董朗河边,引吭高歌,欢聚一堂。这一天,是年轻人谈情说爱、寻求情侣的大好机会,姑娘和后步们一般见面后要先唱热情洋溢的相识歌,互通姓名、地址,然后是绕有风趣的盘歌(也叫猜歌)盘天问地,相互摸底,接着就开始唱赞美歌和爱慕歌。如果姑娘们通过对歌找到意中人,便向其赠送粽粑和袜垫,然后双双躲到避静处去谈情说爱。夜晚,歌会转到屋内进行,歌唱的曲调、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往往是通宵达旦,难以尽兴。据说,很久以前,董朗地方有个布依族后生叫阿水,他生得一表人才并有一副动人的好歌喉,何因家境贫寒,年近三十还未成亲,所以常到蓝朗河边唱述自己的苫闷心情。河对岸有个漂亮非凡的姑娘名叫阿花,常来听阿水唱歌,两人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农历六月初六日这天,两人又不约而同来到河边。阿水望着阿花深情的唱道:隔河望妹像天仙,山水相隔不见面。盼个神仙搭座桥,哥妹桥上来相连。只听阿花回唱道:一对金鸡隔大山,一对鲤鱼隔深潭,妹将纱帕搭座桥,接哥过河永相连。唱罢,将头帕往河上一抛,下来变成一庵美丽的彩桥,阿水兴奋的走过桥,与阿花结成了美满夫妻。这事传开后,后生们都希望能像阿水一样找个聪明漂亮的姑娘,就相邀到董朗河边唱情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董朗桥歌节。
赶干洞
赶干洞节是贵州省晴隆县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据当地传说,位于晴隆县城东南的干洞,原名清泉洞,而且长年泉水清澈。那时候,当地两个寨子中的一对青年阿韦与阿花相爱了,常在清泉洞边对歌约会,双方父母念他俩心真意切,也同意了他俩的婚事,并定在清明节时成婚。不料此事让族长知道了,他认为不经过媒人上门聘定的婚缘是伤风败俗的,故而加以干涉。阿韦阿花得知后非常气愤,便于清明日晚偷偷来到清泉洞边,以山洞为媒,跪拜天地,自行婚礼。就在第二天,族长带人前来问罪,阿韦阿花只好逃出后投清泉洞殉情。清泉洞神被二个青年的忠贞所动,便放干了清泉水,并让阿韦阿花变成一对金画眉飞去。从此清泉洞变干涸了。阿韦阿花的事迹感动了附近布依寨子中的青年男女,他们于每年清明节第二天,都要赶往干洞唱歌玩耍、谈情说爱。如今此节日已演变成了规模很大的集贸盛会。
赶糯米坡
赶糯米坡节是贵州省惠水县党古一带布依族、苗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举行。是日,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当地的糯米坡,姑娘们身着盛装,或歌或舞,老年人则聚一处拉家常。男青年们牵着各自的马,先绕场一周,然后在糯米坡上来回驰骋,一时间跑道两侧观者云集。坡会上最主要的活动是对歌,附近许多苗族青年也来参加对歌,歌曲多为相识歌、赞美歌,青年男女们相互中意后便唱情歌,再到僻静处去私定终身。夜晚,坡边的寨子家家宾客满座,大家继续饮酒对歌。据说糯米坡坡会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相传从前布依族妇女们到坡上边挖野菜,边唱诉生活的贫困和礼教的残酷,并带糯米饭做晌午饭。后生听到歌声,就来对歌,遂形成此节。苗族则传说,他们的先民因不堪忍受土司压榨,迁徙到此,也把“四月八”节俗带到这里,故每年过此节。
赶肖冲桥节
赶肖冲桥节是贵州省长顺县布依族传统歌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历时三天。节日期间方圆数十里的布依族青年,云集在当地的肖冲桥上,自由对歌。通过歌声诉说衷肠,传递情意。情投意合者,进而结成终身伴侣。关于“赶肖冲桥”的由来,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靠打鱼为生的布依族青年,他正直、善良,受到人们的称赞和敬重。一天,他正在河里打鱼,突然听到呼救声,他奋力将落水者救起,原来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后来两人常常约会,彼此的心就像砍不断的河水,紧紧地合在一起了。姑娘的父母贪图钱财,不顾姑娘的反对,逼她嫁给一个财主。后来,这对有情人终因势单力薄,双双跳下河去,成了阴间夫妻。这一天正是七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对为追求爱情而献身的青年,由邻近的几位寨老出面,众人捐资,在他们殉情的地方,修建了肖冲桥,并决定每年在桥上举行二天歌会,以此鼓励青年人自由恋爱。
更好慕节
更好慕节又称吃新节、尝新节,布依族传统节日。因各地稻谷成熟期不同,没有固定的日期,各地过法也不一样。一般是在稻子刚成熟时,舂些新米煮熟,先敬祖再品尝,以表示秋收季节来临。贞丰县一些布依族收完庄稼,取几升最后收完的一块田里的糯谷炕干、舂好、打成粑粑,再杀一只刚开叫的公鸡祭祖,表示今年已获丰收,预祝明年取得更大丰收。安龙一带布依族,在尝新米饭之前,要先舀一碗给狗吃,这是为了感激传说中的小狗帮助芒耶从神洞取回谷种的功德。云南省罗平县的布依族,节前十天人们就纷纷带信邀请亲朋和家族中已出嫁的姑娘和姑妈回来过节,同时备办各种节日吃食。节日晚,各家烹调上等好菜,煮新糯米饭敬献祖先,然后大家欢聚品尝。有的青年人还组织规模较大的庆丰收宴会,一般由姑娘们发起,敬请德高望重的老人赴宴,几张桌子连成一排摆在堂屋内,老大爹坐上席,老大妈坐下席,姑娘、小伙儿各坐一边。席间青年男女对唱庆丰收山歌。
更健节
更健节又称过帝、小年。贵州省荔波县甲良区和三都县周覃区一带布依族最为隆重的年节。节期不尽相同,有的地区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五日,有的地区在农历十二月初一至十五日。关于节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各种的传说:一说吴山贵不堪目睹官吏作恶,要带领一帮兄弟去砸烂官府,乡亲们为了让他们过了年再出征,便将春节提前了两个月。又说有个叫帝的小伙子,平素孝敬长辈、热诚助人,不幸被官府征兵,乡亲们舍不得他走,无奈官府不允,便提前一个月过年为其送行。后来帝当了将军,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过年喊做“过帝”了。这些地区因不再过春节,所以十分重视更健节。每年农历十一月的最后一天为年三十,三十晚上要敬祭祖先和天地神灵,而且家家户户要通夜灯明。鸡叫三遍后,后生们鸣放爆竹,姑娘媳妇争先恐后地去井边舀“金银水”。头一个到井边的人要点燃三柱香插在井坎上,并要祈祷祝词。挑水的人中途不能回头,也不得饿出水来,并且要在天亮之前挑够三天用的,因为大年初四才能去井边挑水。早上用“金银水”煮糯米汤粑,舀第一碗敬献祖先,以后每顿正餐都先敬袓先,同时点香放炮,直到十五日晚餐为止。早饭后,年轻人和儿童都去爬山游玩,踢毽子打格螺,老人们一般不出门。这一天忌讳很多,如泼水出门会影响进财,送礼会连家里的财气一起送掉,冼衣晒被要招来狂风暴雨,吃带叶青菜将引起杂草丛生等等。初二到初五是“玩年”高潮,人们走亲访友、尽情欢乐。十五口为更健节最后一天,每家都要设宴祭祀祖先。
更宿万
更宿万贵州省罗甸县罗捆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更宿万”,布依语,意为给牛吃粽子。节日这天,当地布依族人要给所有的牛放假,让放牛娃牵着牛到山坡上去游玩,而且家家户户还要包尖塔形的粽子,人牛共享。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呢?传说古时候人们不会耕种,天帝的女儿曩娃偷偷下凡教人们制犁耙、种五谷,又变成耕牛为人们拉犁耙地。天帝知晓后,命令雷公将曩娃劈成了几截。人们按照曩娃的嘱托,把她的手埋在黄土坡上,脚丢进绿水滩里,脑壳挂在大枫香树上。不久,黄土里拱出了黄牛,绿水里冒出来水牛,石板路旁蹦出了马匹,它们默默地为人类拉犁耕地。后来人们又把曩娃的脑壳挂到寨内尖塔形茅草棚木柱上进行祭奠,从此以后,人们为了感激和纪念曩娃,就将五月十三(曩娃遇难的曰子)定为“更宿万”节,延续至今,这天,布依人还爱用木料雕刻成牛头挂在门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保佑平安。
红苗洞歌会
红苗洞歌会是贵州省红苗一带布依族传统歌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举行。传说唐朝时有一位叫乔仙的布依族女歌手,常以山歌抒发自己的爱憎情感,引起了头人的忌恨,便趁她上山砍柴之机,派人斩断山藤,致使乔仙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民族歌手,便在乔仙遇难的日子聚会赛歌,由此形成歌节。按当地布依族习惯,节日期间要用三月花、黄花草、枫树叶等煮染五色糯米饭祭奠乔仙。据说吃了这种饭可以使人像花草树木一样旺盛。赛歌场上,男女老少争相高歌,歌声滔滔不绝,青年人主要是唱情歌。在广阔的草坪上,青年男女还要相互抛接花包,场面紧张而热烈。如果有谁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花包,则要罚他表演节目。对歌中,姑娘们会趁人不注意,将自己精心绣制的花包悄悄赠送给意中人,对方回赠手帕、毛巾等物,再通过对歌加深了解、增进情感,以结百年之好。节日期间,还常进行踢鸡毛毽、打格螺等体育娱乐活动。
猴节
猴节是贵州省荔波、独山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进行。因为这个季节是春寒乍暖、一年的活路刚刚开头的时候,所以布依族又称“猴节”为“动土的日子”。节日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上山采一捆香藤、到田里采一些梅花菜、挖几丛石菇,然后将香藤捣烂,放在清水里浸泡,过滤后用香藤水泡糯米,再把糯米、石菇、梅花菜蒸熟,合在一起打成杷,也有的烙成大饼。初二这天吃罢早饭,人们便带着这种散发着特殊香味的“香藤杷”,涌向山顶,尽情地歌唱、玩耍。孩子们更是无比兴奋,他们比赛爬山、比赛爬树,还比赛打野艾菜,象山猴一样无拘无束,冬眠的山野又开始沸腾了。这一天,人们除尽情玩乐外,妇女们还要认真翻晒、筛选种子,男人们要精心检修各种农具。一过猴节,便预示农忙时节到了,告诫人们,从这天起要心往农田上想,劲往农田上使,齐心协力迎接新的丰收。
祭田神
祭田神是贵州省布依族民间祭祀节日,每年插秧结束后择日举行。举行祭田神仪式,意在祈求田神保佑当年五谷丰登。祭祀时,除设供行礼之外,还要唱《祭田水口歌》:“田水爷,田水奶,摆好吃的请你来!赐福半年好兴旺,谷粒大来谷穗长,颗颗饱得象雀眼,密密缀满穗杆上!赐命禾苗壮又实,倒伏的叫它挺直,睡觉的把它唤起。株株长得比眉弯!今天杀鸡敬供你,明年隆重再献祭。”
九月九
九月九是贵州省布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举行,节期三天。布依族信仰多种神灵,这些神灵有的与人为善,有的专做恶事,在九月九这天,各个村寨的布依族要举行扫寨活动,接连三天,意为驱走一切邪恶的鬼怪,庆贺秋收,对养育了他们的土地报以感激之情。祭品主要是猪或牛,宰杀完后供于灶前。扫寨活动仅限于村内年长的男性和巫师参加,当日村里的其它人都必须躲避出去,待扫寨完后方可回村。以后的两天,村民不能拿水、火等物外出,在扫寨节前有人若有事出寨,也只能在扫寨完全结束后才能回来。为提醒外村人在扫寨期间不能进寨,还要在路口设一个标记,即用草绳扎两把木刀和一些冥纸。
看会
看会是贵州省福泉县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一日至二十六日举行,正会期是六月二十四日。该会是向灌口二郎神求雨的一种祭祀庙会,已有很悠久的历史。看会的祭祀活动由二郎会主持。六月一日要举行“发兵”仪式,人们敲锣上街告喻群众看会已开始,二十三日要迎“齐成菩萨”,即抬着齐成菩萨和一些小佛像在街上游行一周再放回二郎庙内。二十四日早上为“天狗扫街”,即拉一带轮的木雕天狗游行,沿街居民杀鸡以血淋之。中午,主祭人焚香上供迎二郎神,随后抬着二郎神像游街祈雨。一直抬到南门通远桥边。然后,十六人抬正杠,十六人拉纤索,爬坡进城并追捉“开山”、“押班”(开山、押班均由人装扮,分别戴黑、红脸壳,身着铠甲,行于二郎神前),擒后便放,放后又擒,如此反复。沿途人家在门前设祭,抬祌轿者分食祭品,夕阳下沉方归,俗称“跑坡式”。陆坪一带则是“换神式”,即抬二郎神到马黄井再换土地菩萨游街,第三天再用土地菩萨换回二郎祌。牛场一带是“穿花式”,在街中心搭高台祭棚,上坐六个童男童女,主祭人读毕祭文,众人即抬二郎神穿街过巷。当地相传六月二十四日为二郎神诞日,此日祈雨,多有应验。祈雨毕,人们还要对歌、跳芦笙舞、唱戏等,参加者数以万计。
腊月八
腊月八是贵州省布依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日举行。以前当地的布依族人认为土地神掌管着农业丰歉,故要在腊月初八日隆重祭祀土地神。这一天的费用由参加者共同负担,祭祀事务由各房族的主人轮流担任,主祭人由本村寨中最古老的居民家族中的长者担任。祭祀时,以公鸡或猪头为祭品,然后由主祭人和参加祭典的人向土地神如实讲明当年的景况,再行祭祀之礼,以求得土地神的保佑。
老鹰坡歌会
老鹰坡歌会是贵州省惠水、长顺、罗甸等地布依族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届时青年男女个个盛装,兴高采烈汇聚到当地的老鹰坡,尽情对歌娱乐,欢度佳节。当地所以要举行如此盛大的对歌集会。
据说有一个真实的历史原因:六十多年前,老实本分的布依族青年白老乔和心灵手巧的布依族姑娘谢乔妹相爱,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封建礼教的清规戒律,阻碍了他们美好愿望的实现。农历六月初六口这天,他俩同去老鹰坡对天发誓,一足要冲破重重阻力,坚决与封建婚姻抗争到底。经过一系列曲折斗争,他俩终于结成美满夫妻。其他青年人无不称羡,争相效仿。从此,每年六月初六,青年人都来老鹰坡对歌,以寻求心目中的情侣。寨老们为支持青年人自由恋爱,还专门为赶老鹰坡制定了乡规民约,以维护他们的自由,违者查究惩处。为不误农时,寨老们又商量把老鹰坡对歌定在农历六月,按“甲子”推算,以第二个子日为节期。
了月节
了月节又称“了年节”、“告了年”,是布依族传统节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开始举行。节期为三天。此节与布依族“大年”相对应,“大年”意味着正月节庆活动的开始,而“了月节”则标志着正月节庆活动的结束。在当地,正月底已进入春拼大忙时节,“了月节”意在提醒人们一年的农事即将开始。节日里,家家都要准备丰盛的菜肴,拿出最好的老酒祭祀老袓公。家家必须要炸“油团粑”,意思是春节已经圆满结束。吃油团杷象征在新的一年退,全家和睦团结,共建家园。欢聚中,人们还要畅叙各自在农忙时的打算。
六月场
六月场贵州省贞丰、紫云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节期可在六月间的任何一个逢六日。节日上午,各户主都到田头杀鸡祭田神,其余的人在家准备鸡鸭鱼肉、花糯米饭等“躲山”的吃食。午饭后人们云集到六月场躲山,同时赶场,尽情玩乐。这时候,寨中儿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着炊具、火种、香烛,牵着洗净的牯牛到山神庙祭神。目偏西时,躲山的群众以户为单位,席地吃晌午,并相互邀请或交换食品。躲山的人不能随意返家,直到从祭山处传来“分肉罗”的喊声后,躲山人分成四股到山神庙抬四条腿回村,这时人们才能各自回门。随后,各家派人到寨中领取祭山神的牛肉煮食。六月场意为预祝人畜两旺、五谷丰登。
天王节
天王节又称“六月六”、“六月桥”、“赶花桥”,布依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节期一至三天不等。节日期间,家家包粽子、杀鸡、舀米酒,户户点香、燃烛、化纸钱,敬奉天神、谷神、牛神,村村寨寨宰猪杀狗,游田坝插白旗,祈盼三神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同时,六月初六这天不管晴雨,都要将所有衣物晾在外面,目的是向天神表明这些衣物都是自己做的,同时也让人们鉴赏一下,谁家的姑娘针线活最出色。节日里,最热闹的场面当数歌场,四乡八寨男女老少云集河畔桥头,对歌赛歌跳铜鼓舞,姑娘后生们三五成群,兴奋地丢着花包。情窦初开的少女将亲手绣制的花包丢给意中人,小伙子如无意就将花包丢还给姑娘,若也有情,便双手捧着花包走到姑娘面前与她对歌。双方情投意合,就将定情信物系在花包飘带上丢给对方,以定终身良缘。关于节日的由来,各地说法不一。其中一则说:月亮婆婆的第六个公主爱上了布依族后生陆六,便降到人间与他结成夫妻。一年后生了个儿子取名天王。国王欲霸占月亮公主,月亮公主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飞回天庭。国王得不到公主又来加害天王,天王便愤然升天而去。从此,人间年年遭受灾害,庄稼无收。后来人们想起天王升天时的叮嘱,便在六月初六天王升天的日子,到田里插个标记,说明这田不是恶人的,并将所有衣物拿出来晾晒,表明这些东西不是偷来的。这样,天神就专门惩罚那些恶人,放蝗虫咬食恶人的庄稼和衣物。
六枝六月六
六枝六月六节是贵州省六枝地区布依族传统节日。一般从六月初五开始,节期三天。节日里,家家户户采购节日用品,包煮各类粽子,人们比赛谁家的粽子最漂亮。六月初六上午,每家的男人带着孩子到自家水田的入水口处“祭水田”(也叫祭水口)。据说最早这里是仡佬族先民居住的地方,“祭水田”是为了纪念仡佬族先民开山造田的功德。首先用树枝搭个桌架,上面铺盖树叶,摆好祭品,点燃香火,便开始祷告,欧颂仡佬族先民的功德,并祈求保佑水源充足,风调雨顺。然后杀鸡将鸡血洒在树叶桌上,将鸡血鸡毛粘在树叶上,意为招集田里的害虫,好让先人把它们赶走。下午各寨集体祭“神山”。在“神山”上选择六或八棵古老、高大的树,其中最大的一棵为主祭树,树前搭木叶桌摆放供品,供品中必须要有象征丰衣足食的麻和米花。树下撑花伞代表男性,摆银项圈代表女性。寨老宣布祭祀开始,人们将一口活猪拉到主祭树前,其他树盼各放一只活鸡。寨老烧纸念祭词,然后杀猪宰鸡,就地掘灶煮肉。肉煮熟后,寨老再次主持上供并致祭词。最后,把所有的菜合煮一锅,谓:“一锅汤”,全寨成员在山上野餐。残羹剩饭分给各家带回喂牲畜,据说牲畜吃后不发瘟病。六月初七,节日进入高潮,家家宰狗,灌制狗香肠。小伙子们到山上用树干茅草搭起帐篷,姑娘们乔装打扮后,上山来检验小伙子们的手艺,与小伙子对歌跳舞,在歌舞中物色情侣。晚上,各村寨都到山上欢舞火把,哪个村寨的火把舞得最久,烧得最旺,就意味着这个寨将会兴旺发达,若火把中途熄灭则被认为不吉利。火把舞结束后,靑年人继续对歌,不过这时对歌人己经一对一对的隐身于树丛之中了。
麻坡歌节
麻坡歌节是贵州省独山县、平塘县和都匀市毗邻地区的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民间节日。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十五结束。原来只是主月初三一天,后因这段时间正好是春节,便改为从初一到十五,初一,人们三五成群向当地的麻坡进发,在麻坡找地方坐下来,派人联络,协商赛歌事宜。经双方同意便开始对软。由一两名歌头起歌寻找对手。其他异性以歌作答,先是一对一、后是二三人对唱。歌声优美、出口成章、内容贴切又不重复的,会获得拉拉队和听众的赞美,反之则被轰笑。对歌到一定时候,男女相互有意者可以离开歌场,双双到别处去单独对唱和叙谈。情投意合则可以互赠信物。苗族和水族男女青年除了唱歌外,还吹芦笙、跳芦笙舞。当地传说布依族姑娘孟红在麻坡被财主表哥看中,想娶为妾,他以表哥身份百般诱逼,孟红死活不同意,表哥勾结官府前来威逼,孟红在逃跑途中遇到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的苗族后生杨阳。杨阳率苗族群众打退官兵。就在孟红杨阳准备成婚的时候,表哥带领众兵袭击,打死了杨阳和孟红。当地群众特别足靑年人,非常同情这对有情人,故每年在他们遇难的地方阳红关(麻坡)、集聚祭奠,唱歌。
蚂螂节
蚂螂节是贵州省盛宁县红岩一带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毎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和十五门举行,节期为四天。蚂螂即蝗虫,当地民间相传:布依族以前居住在荆州、湖广一带,当地有稻田万顷。有一年遭蝗灾,开始人们用石块打蝗虫,结果稻谷也被打坏,随后有人提议,用稻草扎成草球,站在稻田两端用草球对打,遂将蝗虫赶走,使稻谷获得丰收。在明朝洪武年间,布依族的祖先随壮甲兵征战到贵州,并在这一带定居下来,打蚂螂的习俗也带入贵州,后来打蚂螂已演变成一种娱乐活动。届时,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拿着鲜艳的蚂螂球,到比赛场地寻找对手。按规定:表兄妹或同辈人才可对打,先由老年人和中年人开场示范,然后青年男女排成两排,迎面对打,有的两男两女交叉对,有的几女对一男,一时间彩球飞舞欢声雷动。青年男女往往在对打中产生爱情。
毛杉树歌节
毛杉树歌节是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布依族民间节日,时在三月初三后的第一个蛇场天,节期三天。毛杉树歌节最早是为纪念英雄将领而兴起的祭祀性节巧。传说在一次调北征南时,岑彭、马武两位将领在战斗中不幸中箭身亡,埋葬后坟头生出几棵遮天蔽日的杉树,百姓认为是英魂所现,便开始到树下祭祀,以求保佑。祭祀时各家派一男子提着装有代表全村户数和人口的纸马,到祭祀地点将纸马悬挂起来,表示全村人都来敬祭先辈神灵了。这时,寨老坐陪祌灵,其他人宰鸡杀猪,然后将鸡和猪杂碎煮熟进行祭祀,并将猪肉等份分装各户篮中。祭祀完大家陪神灵就餐、吃剩的骨头挖坑埋掉,然后各自提篮返家。返回时走路要轻并且避开外人。外地来过节的人,必须要在祭祀前一天赶到,以防踩山,惊动神灵。随着时间的淮移,节日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如今这个单纯的祭祀性节日逐渐发展成欢乐的歌节。节期一到,贵州安龙、贞丰、册亨、望漠、兴义以及广西隆林、云南罗平等地的布依族及其他各族群众,纷纷聚集德卧,唱歌对歌,通宵达旦地欢庆玩乐。
嫩信节
嫩信节又叫丰收节。“嫩信”,布依语,即正月的节日,布依族盛大节日。节期从腊月二十五至来年正月三十日。腊月二十五日后,新婚夫妇要洗修水井,修整从村中到井边的道路,并在井旁种一株泖树和柏树,象征他们的爱情如柳树般多情,象柏树般常青,人们称这两株树为“交娅树”、“夫妻树”、“保寨树”。
腊月三十晚上,家家都要祭祖。八仙桌上摆好各种供品,然后敲击铜鼓,传说只有铜鼓声才能传遍天上,地下、人间,招来万物神灵。没有铜鼓的人家,可请寨老敲击公用铜鼓,各家同时敲磬、放爆竹,家中长者在供桌前烧香化纸念祭词。祭毕,全家老少围坐火塘边吃团圆饭。
初一凌晨,雄鸡初唱,全寨姑娘媳妇争挑第一担“金银水”。全寨的姐妹们都要到获金银水之家祝贺,将五颜六色的花线拴在挑到金银水者的发辫、手腕、水桶上,预祝她年年挑金挑银。同时,这家的主妇请大家尝金银水,意为让所有的姑娘都更加聪明、美丽和勤劳。正月初一到三十日要举行文体活动,同时也有许多禁忌,如初一不吃辣子、不扫地,不借火种不砍柴;初五前不动土;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归家;十五日前不在井边洗衣,不在庭院中晾晒衣物;正月间不许敲击什物等等。
牛王节
牛王节又称“四月八”、“牧童节”、“开秧节”。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四月初八。是日,家家户户为牛放假一日,并用苦丁茶、紫泉酒、五色花糯饭喂牛,祭祀牛王。村村寨寨挑选最健壮的牯牛牵到斗牛场角斗。斗胜之牛封为牛王,为其披红挂绿并发奖金。牛王主人当晚要备一席酒宴,招待全寨各家户主和外来客人。席罢,宾主对唱《牛王歌》。据《独山州志》记载:“仲家(布依族旧称)以饭肉喂牛……有放牛打角之俗”。独山一带还有民谣流传:九名九姓独山州,南郊紫泉北石牛,年年四八牛王节、家家花饭摆门楼。独山县诚北郊打一巨石,形如牛,当地可姓称之为神牛。独山县唐代曾叫石牛县,即由此得名。相传有一牧童名叫阿牛,在仙翁的指点下找到一头冲牛,郁力王企图霸占,阿牛打死了郁力王,自己负伤,神牛也变成了石牛。后来五妹送给阿牛一葫芦紫泉水治好了阿牛的伤并使神牛复活。纳达王用一百头牯牛同阿牛的神牛角斗,结果神牛轻松取胜。这时,纳达王的五个女儿都想嫁给阿牛,阿牛便让五姐妹各备一席酒饭,神牛先吃谁做的食物,他就和谁成婚。最后神牛只吃了五妹做的苦丁茶、紫泉酒和黑糯饭。后来阿牛和五妹都老死了,神牛再度变为石牛。人们怀念阿牛、五妹和神牛,所以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做五色糯饭祭牛并斗牛,此俗一直延续至今。
七月半
布依族传统节日。据说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布依族聚居区都过此节,但活动内容有所不同。一般节期是七月十四至十六日三天。节日期间,红水河沿岸的布依族做“搭联粑”,杀鸡鸭、宰猪牛祭祖。贞丰一带的老年人则要采集各种野果祭祀祖先、山神,所以又有“鲜果节”之称。岩鱼一带还兴祭桥,一般是家庭主妇备好精米饭、猪肉、鸡蛋等,带领孩子到桥上祭桥,以祈求孩子身体健康。惠水县的一些布依族,还要进行唢呐比赛,台上放一瓶酒,输者将唢呐和酒一起交给赢方。有的地区节日期间进行打格螺、荡秋千、游泳等体育活动,有的还要唱山歌压鬼邪。节日的夜晚更是热闹非凡,老年人手拿一大把香,从自家大门前一直插到各条路口,意为迎接即将成熟的稻谷魂回家,请桥鬼、路鬼们高抬贵手,放谷魂通行。姑娘们用碗盛上菜油,安好灯芯点燃,放进河水里任其漂流,谁放的灯能够顺利地顺水漂走,就意味着来年幸福欢乐,否则,就被认为不吉利,补救措施是请七个姊妹一起祈求鬼神保佑自己逢凶化吉。孩子们还要玩“香火”闹寨,就是将插在凳子上的香点燃,拿着走家串巷做游戏,不论闹到谁家门口,主人都要为他们添香。据说,这样能安抚寨中的野鬼。
秋坡节
秋坡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立秋日举行。秋坡,位于贵州省长顺县的安乐乡团坡村附近。过去,赶秋坡只在秋坡山上,但由于规模越来越大,已从山上一直赶到山下乃至团坡、麦平、山莽寨附近。立秋前一天人们要作赶秋坡的准备,附近村寨有名望的寨老召集人平整场地。小伙子们要去远方接相好的姑娘,姑娘们则在家杀鸡宰鸭、提酒备菜,等待相好的小伙子。立秋这天,除附近村寨布依族男女老少几乎全部参加外,长顺、安顺、紫云、望谟、罗甸、惠水等县的布依族青年约一万多人,汇集一处,对歌演戏、下棋赛球,还有摆摊卖货的。夜晚,附近村寨家家户户住满客人,歌声、笑声通宵达旦。
第二天人们依依惜别,节日结束。据说,秋坡节日是为了纪念秋妹和阿坡而兴起的,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秋妹和阿坡青梅竹马,真情相爱。正当他们筹备婚事的时候,土司仗势欺人,将秋妹的阿妈迫害致死,又强行抓走秋妹,阿坡愤怒至极,火烧了土司家的库房,救出秋妹。可当他们跑到山坡上时,阿坡被躲在大树后面的土司杀死了。秋妹见状犹如万箭穿心,一头撞死在大树上。过后,乡亲们把秋妹和阿坡合葬在这个山顶上。从此,这个山坡就叫秋坡了。一年一度的秋坡盛会,主要足青年人的一种社交活动,目的是使他们互相了解“增进友谊。
扫火灾星节
扫火灾星节是贵州省都匀一带的布依族民间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以寨为单位集体进行。八日晚,由寨里一位有名望的老人召集各户家主开会,议定下年度的各项寨规,诸如防火灾、禁偷盗、禁赌博、整水井、修寨路等事项,形成条文。还要对第二天的“扫火灾星”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并按户平均交纳活动经费。九日上午。一位寨老和鬼师共同带领由各家代表组成的队伍,逐户上门“扫火灾星”。鬼师走在队伍的前面,紧跟一人怀抱一只公鸡,另一人手提捆着活鸭的竹蔑条,还有一人拎一桶清水。每到一户先要走进灶房,鬼师口中念念有词,手执扫帚刷锅一周,再将带来的清水舀一点淋向灶门,表示有水克火。接着,队伍走到火塘边,这时全场庄严肃穆,鬼师恭请“雅各布布布冬”(管火女祌)“雅各布布布迪”(管水女神),拿鸡鸭者双手捧着鸡鸭向前,象征将鸡鸭奉献给火祌和水神,鬼师即以诗歌般的语良致词,大意是告诫火星,主人不引不要乱燃,提醒主人家,有几朵火就打多少水来消。致词完毕,鬼师面向众人高声问:“扫你火灾星,出不出?”众人齐声回答:“出!”最后,提水桶者再舀水淋火塘一圏。逐户完成此番仪式后,队伍来到寨外河边,点燃一堆茅草,叫喊“火烧寨子啦,快来扑火呀!”众人闻声一齐动手,用水将火彻底浇灭,然后高喊“扑灭火灾星啦!”整个“扫火灾星”仪式至此全部结束。
扫墓节
扫墓节是贵州省罗甸一带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进行。是日,人们杀猪宰鸡,带着酒肉和花糯米饭,举家宗族集体前往祖坟墓地进行祭奠,用带青叶的竹竿系着白纸插在坟上并挖新土补坟。出嫁的姑娘也要提着酒肉和花饭,拿着白纸前来参加敬祭,但姑娘挂的白纸需点缀一条红纸以示区别。扫墓后,大家在坟山上打猎野餐、娱乐游戏,同时邀请附近不过此节的兄弟民族与之共同欢度。
扫田坝节
扫田坝节是布依族民间的祭祀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这天,家家都要打糍粑,杀鸡,再备一块刀头肉(约二斤猪肉),带到自家最大的一块田边,烧香化纸祈求五谷神保佑庄稼不遭灾,祭祀完毕,再将祭品背回家中煮食。但鸡腿一定要留下,用细麻线或粽丝编织一个小网兜,煮几个鸡蛋连同鸡腿放人兜中,让七岁以下儿童背着玩耍一天,晚上分给孩子们吃,鸡腿给最小的。据说吃这些鸡腿鸡蛋可以消灾除病。有些村寨这—天还要举行“扫田坝”仪式,每家捐出一定的米、菜、钱,集体买一口猪到神庙宰杀祭祀“五谷神”、“土地神”和“寨神”。然后焚香化纸鸣放爆竹,四名中年男子分别举着大黄幡,打着大铓锣和铙;敲着小铜锣,跟随魔公来到田坝中,魔公身穿道袍,手摇铃铛,口中念念有词:“举黄幡、打硭锣、神仙派我赶旱魔,涝鬼蝗妖快快逃,咒语一到你难活。”就这样在田坝里窜来窜去,窜完整个田坝后,回到神庙聚餐,吃不完的平均分给各家各户。
神仙田歌会
神仙田歌会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历时三天。届时,位于南盘江畔安龙县境内的神仙田地方热闹非凡,四乡八寨的布依及各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成群结队拥向神仙田,他们口吹木叶、姊妹箫,怀抱月琴、浪哨对歌选情侣。据说神仙田耿会是为了纪念王仙姑。相传王仙姑是天上的仙女下凡,自幼便显示出凡人所不具的奇特能力。为了让穷人有地耕种,她用手指画出一坝坝田土,人们称她画出的田土为“神仙田”。嘉庆二年正月初五这天,仙姑卖柴惨遭官家毒打,她怒火中烧,奋然率众起义。战斗中王仙姑大显神威,屡挫敌军。虽然起义最后惨遭失败,王仙姑也腾云上天还原成仙女,但为了歌颂王仙姑的反抗精神,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位自己的民族英雄,布依族人民每年都要聚集到“神仙田”,举行纪念活动。
俗雅蝈节
俗雅蝈节即“迎青蛙奶奶节”。布依语“俗”是迎接,“雅蝈”是青蛙奶奶。贵州省罗悃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进行。节前,由民众推举一名妇女,装扮成乞丐作为“雅蝈”的化身,象征饥饿不堪的雅蝈毫不客气地吃掉一切害虫。节日晨,各家在堂屋摆好稻谷穗、粽粑、刀头肉等,候迎雅蝈。雅蝈提篮背袋,手舞足蹈地挨家串门,她随心所欲地捞取祭品,肆无忌惮地吼叫骂人,泼闹得凶狠,则预示明年丰收吉祥。若雅蝈不够颠狂,主人便设法激怒她,让她大骂一顿才满意高兴。
跳花场
跳花场贵州省惠水县翁吟河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行,历时三天。按照惠水布依族传统习俗并不设跳花场,但是翁吟河的布依族为什么要举行跳花场活动呢?据说过去翁吟河一带逢春必遭冰雹并屡次发生火灾,使得人们惊恐不安,疑是阴间恶魔捣鬼。寨老们认为须让群众踩踏跳跃才能使阳气上升、祛祸得福。于是决定仿照苗家跳花场的方式,设立了“跳花场”,并形成固定节日,迄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届时,以翁吟河布依族为场主,附近及邻县的苗族前来参加,其场面隆重热烈。初四早饭后,寨老们将写有“风调雨顺”的大红幅系在顶端保留叶子的长竹杆上,再将竹杆绑在约一丈长的圆木上,随即场主宣布“立花树”,人们在铁炮、爆竹和芦笙乐曲声中,将圆木立在事先挖好的土坑中。然后围绕花树吹芦笙跳舞。傍晚,寨老热情邀请苗族芦笙队进寨作客,客人在院坝里跳芦笙舞,以表示向主人祝贺。姑娘小伙儿围着炉火对歌,通宵达旦。第二天,各芦笙队争相献技,跳花场活动达到高潮。初六口早饭后,全寨乡亲和苗家芦笙队汇聚花场,场主宣布放花树,再次鸣放铁炮,芦笙队吹奏乐曲自右向左绕树三圏,然后由专人将花树放倒,取下红幅交寨老珍藏。至此,跳花场活动全部结束,苗家芦笙队当场告别,布依乡亲热情相送,并邀请明年再来。
跳花会
跳花会贵州省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二十一日结束。此节主要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日子。节日一到,男女青年们便盛装打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预定的跳花场(一般在宽敞的草坪上),大家弹起月琴,吹起木叶,唱着悠扬的古歌和热情的情歌,尽情娱乐,还有的男女联合起舞。在此过程中,人们各自物色自己的意中人,若双方有意者,则悄悄走出人群到河边或树下谈情。节日期间也有的地方要演布依戏,引来许多人观赏。二十一日宣布跳花会结束,二十二日这天,凡订了婚约的小伙子,要把姑娘带到本寨认亲,称之为“牵羊”。
投石节
投石节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区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届时,这一带布依族周覃两大家族要聚众对垒,投石打仗,意在祛祸迎福,打掉晦气,布依语称此项活动为“兜锦印”。按照古规,周覃两大姓的成年男子,可自愿参加投石打仗。但不得使用火枪、马刀、铁块等利器,不准虐待“俘虏”,参加者若被击伤也不能发怒闹事。节前,妇女们纷纷上山采集各种木叶,泡染各色糯米,蒸出香喷喷的花饭,并煮好腊肉、备足米酒,初八清晨,由老人将这些食品装在竹篮里,孩子们提到战场充“军粮”。战场设在周覃大坝的格博河两岸,对垒双方各占河的一边。双方领队相互挥手致意以后,九名号手吹响牛角号,顿时,瓦块、石片、泥团在格博河上空交织飞舞。如有人被击中负伤,他会高兴地喊“见红啦!”若在河边抓到“俘虏”,可以强行水淹片刻,做为被俘标记。当一方的主要阵地被占领后,一年一度的节日战斗便宣告结束。这时候,对垒双方无论胜负,都要热烈地拉手拥抱,在一起欢呼,共同向围观人群致意。
王龙赶祭
王龙赶祭是贵州省独山县上司、下司、麻尾一带布依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传说王龙村有龙王井,井水能消炎治病,所以人们经常带着香纸到龙王井行祭供,并饮水沐浴,以求长寿。于是形成了“赶祭”习俗。清未年间,布依族英雄杨保元聚义反清,常乘赶祭之机向群众宣传反清道理。一次,当地群众借赶祭之名,挑着粮食和肉蛋到王龙村的扶宁坡慰问起义军时,被清兵围困。杨保元的坐骑跃蹄刨出一眼泉水,解了缺水之危。后来杨保元率众突围时负伤被俘,就义于贵阳。人们为了纪念杨保元,便把龙王井改称“马刨井”,把赶祭龙神改为祭典英雄的节日了。节日清晨,各家都在堂屋神龛上摆上祭物敬供祖宗,大门两边挂上菖蒲和艾草。然后带上一壶避邪驱虫的雄黄酒及粽粑、大蒜、艾草等,成群结队的赶往扶宁坡。到扶宁坡之前,都要唱一首纪念英烈的颂歌,先到者须取出所带之物摆供于井坝上。人们还要往水中丢放银毫,无银毫者则以三片艾叶代替,再唱一首颂歌以示敬意。然后喝几口刨井水,再顺着小溪洗脸洗脚,换上新袜子,便来到坡上对歌,内容多是颂扬和缅怀英雄的。哪位歌手唱得好,听众就请他共吃粽粑、饮雄黄酒。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共有254.5万多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镇宁、关岭和紫云等自治县,毕节、遵义、黔东南3个地区(州)。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但都是历史上由贵州迁徙去的。
布依族居住的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很多。贵阳市南郊17公里的“花溪”,是贵州高原的一颗明珠。那里环境清新,水质清甜,空气洁净,沿途山花烂漫,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区。布依族的湖潮寨坐落在花溪上游,旁边有一个金银潭,潭水深遂,清泉涌出一半浅绿,一半金黄,传说那是因为仙人的金钟坠入深潭.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布依族地区多河谷和平坝,山清水秀,闻名世界、景色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布依族人聚居的地区。在布依族地区出土的文物表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布依族人心灵手巧,他们制作的蜡染布历史悠久、图案美观,是享誉国内外的工艺品和收藏品。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仙歌节
仙歌节又称地蚕会,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节日里,青年男女要举行盛大的对歌活动。据说,天上的歌仙听到歌声,便会赐给出色歌手一副金嗓子,田里的害虫听到人们唱歌,就不敢出来祸害庄稼了。有的地区青年人和孩子们还进行划竹排、打水枪等比赛,老年人前往江边观看比赛和听年轻人唱山歌。
三月三又称更三碗节。云南省罗平一带布依族隆重的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节期三天。每到节日由一人承头,群众凑钱买鸡、猪、羊进行一系列祭祀活动。初三大家到山上选择一棵大树,在树下烧香化纸叩拜山神。初四到山坡上祭祀,祈求老天爷不下冰雹。初五祭龙潭,人们将一只白公鸡和一口活猪带到井边宰杀祭龙王,祈求保佑井不缺水。接着大家清理井中杂物,修整井边道路。然后在井边会餐,承头人宣布开支情况,并要求大家爱护水井保持卫生、保护道路桥梁及寨内外景物。节日期间,孩子们背着煮熟的红鸡蛋到河边玩水车,青年人在河中游泳,划竹排、打水仗。各家的父母则要准备上好的饭菜,送至河滩与孩子们共餐。
安龙三月三又称“扫寨节”。贵州省安龙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传说这一天是山神王的生日,如果人们不宰猪杀牛进行祭祀,山神王就要放出蝗虫侵害庄稼。祭祀仪式很庄严,每户只留一老者参加,其余人全部躲出寨外。参加祭祀的人不准讲话、不准吸烟,只限穿青蓝色衣服。老魔公身穿道袍,口中念念有词:“山王菩萨土地公,一齐请入我寨中,来陪寨神吃顿饭,回去各人显神功,驱除五鬼赶豺狼,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还有三个中年男子敲打着大铓锣、小铜锣和铙,跟随魔公。仪式完毕后,参加祭祀者要陪“神”吃饭。吃不完的东西可分给各家。吃祭品时不得将汤、屑滴落在衣裤上,否则人畜将会遭到豺狼虎豹的伤害。祭祀之日,特别忌讳外人入寨。有外人进寨叫做“踩山”,预示将招致灾难。若踩山人愿意出资,备办一只雄鸡和一块“刀头肉”,由寨老择日重新祭祀便可无事。否则以后寨中发生什么灾难,一切损失都要由踩山人赔偿。关于扫寨节,清代乾隆《安龙府志》有记载:“每岁三月初三宰猪牛祭山,各寨分肉,男妇饮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村不通往来,误者罚之。”
别雅蝈(guō)
贵州省三都县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至十一日举行。“别雅蝈”,布依语,“别”即扳腰,“雅”为奶奶,“蝈”是青蛙。即举行祭青蛙和扳腰活动。届时,各寨选一宽敞的楼房,铺上稻草作为扳腰堂,再找来木板钉一个约一尺长的棺材,布依语叫“梅借”。这时大家争先到田里寻找青娃,谁先捉到青蛙,人们都围过来碰一下他的头皮。然后将青蛙装进“梅借”,由一群孩子抬着走村串寨,唱着歌逐户讨米。讨完米再把“梅借”抬到扳腰堂安放好,然后烧香化纸供祭。初八中午开始扳腰比赛。参赛者主要是青壮年男子,老人、妇女、儿童围观助兴。在众多扳腰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两个人用一根竹扛抬着一个后生,和另外一组来回碰撞,哪组竹扛上的后生先落地为输。这项活动不但要比体力、比耐力,还要比技术、比智慧。扳腰比赛要持续三昼夜,到十一日,人们把“梅借”抬到指定地点埋葬,再把讨来的粘米煮成稀饭众人共享。把糯米打成粑粑,留一大块犒劳那位捉青蛙的人,其余的分成小块,散发给送米的人家。到此,整个活动就算结束。
春节
布依族春节节期较长,一般是从腊月三十日一直过到翌年正月十五。三十晚饭前先要在神龛上摆供,燃放鞭炮迎请老祖公,然后合家吃年饭。年饭异常丰富,而且必须要有整棵白菜拌猪肉制成的“长命菜”。晚饭后年轻人端一碗肥肉、拿一把斧子去喂果树。一个人将果树轻轻砍一小口,然后问‘你开不开花?”另一人拿一块肥肉灌入小口后回答:“开!”又问答:“结果繁不繁?”“繁!”“果子甜不甜?”“甜!”等。每棵树都要这样喂,据说这样才能果顾肉肥、免遭虫灾。子夜后将家中柜子、囤箩、水车、犁耙、碓磨,织机等用具打上封条,到正月十五后才能启封,用意是不让财气跑掉,也为让人们不做活路快乐过年、安心休息。
布依族也有守岁习俗,有说守岁是为了听鸡叫,若公鸡先叫,说明当年风调雨顺,乌鸦先叫则预示寨中将有丧事发生。因此守岁又叫守鸡夜。有些地方午夜还要开财门,一人从侧门出去,拾一两块瓦片扔回家中,另一人口中念着“财门大打开,财宝滚进来”便将大门打开。随后鸣放鞭炮,设香案祭神,给孩子发压岁钱。待鸡叫头遍,青年女子争先“取勤水”。每人拿三柱香三张纸钱,到井边烧化后打满两桶水挑回家。据说抢到第一挑水的人能够万事如意。
初一中午,祭桌上摆放供品,桌下放甜酒、烧酒各一坛,坛上放一根扁担,意思是请祖宗们好好受用,吃不完的挑回天上慢慢吃。有的地区是初三送祖。初二还要接财神,一般是前日晚将一小捆青杠柴和一挑水放在门口,以第一声鸡啼为令,迅速点香化纸放鞭炮,唯恐迟了财神被别人接走。这时家长请道:“文武福禄财神,快来吃饭罗,吃了护卫金银财宝滚进我家来,保佑一年四季都发财。”接着一人挑水、一人抱柴走进堂屋,边走边道“柴(财)来,柴来,金水银水进屋来广初三到十五,每晚都耍龙灯、舞狮子闹夜。据说龙灯、狮子所到之处,妖魔鬼怪则不敢再来。所以,龙灯、狮子舞到谁家,谁家都要以红纸封钱酬谢。不孕妇女要特别多送红封,好请龙送子。久病孩童由其母抱着穿过龙身,可驱赶病魔。十五过后,春节活动截止,家家揭去农具上的封条,开始生产劳动。
端午节
布依族端午节这一天,每家都把菖蒲和艾叶悬挂在门前两侧,人们将雄黄、菖蒲、艾叶、三角枫等药材装在香袋里系在胸前,据说这样可以避邪祛病。人人都喝用雄黄、大蒜、姜、葱泡成的雄黄酒或吃雄黄酒泡过的大蒜,预防痢疾和其它疾病。还要用雄黄酒喷洒房屋四周或在墙角灶边撒一些雄黄粉,以防蛇、鼠、蚊子和臭虫。节前,家家都要包好各种粽子,如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羊耳艾菜粽、既能助消化又易于存放的草灰粽等,做为节日三餐主食。贵州省荔波县城关一带的布依族端午节还要进行爬山、梭草马、赛龙舟、抢鸭子、抢彩球等传统体育活动。
二月二
二月二是布依族祭祀性节日。节日当天家家吃两色糯米饭,杀鸡敬祖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云南一些布依族此节要过三天,祭老人房祈求寨神保佑全寨人畜平安。“老人房”每寨设一处,形似土地庙。祭祀前,由该地最早的老户承头,众人捐款买猪、鸡及其它祭祀用品。节日晚上各家分头祭袓,半夜以后将一个装有一枚鸡蛋、二柱香、二张钱纸的竹箩挂在门头,承头者派人逐门收取,然后杀猪宰鸡煮蛋祭祀,祭罢即在老人房附近会餐。吃东西时不准讲话、不准弄出声响,吃不完的鸡蛋连同猪、鸡的毛骨一齐埋入土中。餐后即打扫老人房和寨子,并用竹枝、刺杆将老人房四周的路口都堵起来,三天内禁止通行。而且这三日内承头人只能呆在卧房中,不能乱动、不准讲话,寨里的人不得喧哗、玩乐器,不能上山下田做活路,否则寨神就不灵了,须得重祭。这三天内不准外人进寨,如有违者闯入寨中,便罚他买猪、鸡重祭、还要赔偿人们误工的损失。
祭山神
祭山神是云南省富源一带布依族祭祀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举行,历时三天。各寨每年由四户人家主办,大家出钱买牛。届时,每家派一男子进山林杀牛祭祀,以祈求山神保佑不下冰雹,庄稼丰收,牛马不死。祭祀时不准解手、不准砍树,否则会得罪山神,带来灾祸。祭罢会餐,同时检查乡规民约的执行情况,破坏山林者要受处罚。
祭祖节
祭祖节是贵州省都匀市江洲区布依族传统节口,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举行。各家要从七月九日开始“叫饭”,即请祖宗灵魂回来吃饭。到七月十二日,每家都要为祖宗灵魂返去饯行。黄昏时分,在堂屋神龛边放一木桌,摆上猪头、半熟公鸡和其它菜肴,斟--杯酒,旁边放筷子。稍许,泼酒于地,再供一碗米饭。入夜后,在供桌旁焚烧封包,封包上书写亡者姓名及阳间某某送。每个死者的封包要单独烧化,不得混杂,以免起纠纷。给外家祖先的封包要拿到大门外去烧化。为表示最虔诚的心意,可杀一只鸡或鸭,滴血于地并在神龛的下壁贴几根鸡鸭毛。接着家人在门前地坝插香,据说香插得越多,祖宗越喜欢,但必须要留一条通道,以便袓先灵魂能回到阴间去。这天还要进行召魂魄仪式和打香瓜仗活动。据说十二、三岁以下的孩子魂魄易于游动,如在祭祖节为其叫魂便能得祖宗的保佑,不致迷路和被鬼神摄去。晚上,孩子的母亲或祖母将一碗米放在大门口,点燃几柱香,然后面对旷野喊叫孩子的名字,每喊一个孩子就将一枚鸡蛋放在米碗中。这样反复叫几次,每次魂蛋放置角度不能相同,以避免魂魄附体时相互搞错。打香瓜仗就是将嫩南瓜插在竹竿上,再将成捆的细香插在南瓜上点燃。待烧封包仪式结束,青少年们便扛着香瓜奔向田野,相互打斗对骂,仗打得越热闹,袓宗亡灵就越高兴。七月十四晚上还要施舍野鬼,即在地边坝头,为那些无儿无女的亡灵们烧化一点香纸,意为送些零花钱。
小年
小年为贵州省部分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正月十五曰。是日晨,家家打糍粑敬袓。晚饭前堂屋八仙桌上摆好一只炖猪脚及各种菜肴,开始点香烧纸钱,放爆竹敲铜鼓,恭请祖宗回来过小年,而后合家就餐。晚饭后青年男女去“偷亲(青)”,就是去蔬菜地里偷几片青菜叶,到路边互相抽打身子,表示要打掉身上的邪恶,以保平安吉祥,还意味着越打越亲,友爱相处,被偷者则认为偷他是因为和他亲热,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中秋节
布依族的中秋节同样是在八月十五。布依族人中秋节晚上有偷老瓜煮糯米饭的习俗。而且将偷来的老瓜用红布包好,一路鸣放爆竹送到缺子女的人家,主人要请他们吃酒宵夜。孩子们还要到地里偷葵花、花生,拿到无子女人家去炒着吃,据说这样会给这家人带来子女。被偷的人家不责怪偷瓜果的人,反而认为被偷的瓜蔓会结出更大更好的瓜,葵花、花生也因被偷而更加粒大饱满。
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贵州省黔西南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以当地兴义县查白场为著名会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举行,节期三天。传说在明朝时期有一只猛虎时常出没于当地莲花坡一带,危及人畜安全。有一个叫查郎的布依族后生挺身而出,带领众人追杀猛虎,最后将猛虎打死在虎场坝。白妹和查郎相亲相爱,但山官贪恋白妹的美貌,害死了查郎,欲霸占白妹。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白妹放火烧了山官的家,自己跳入火海殉情。人们为了纪念查郎为民除害和白妹忠贞的爱情,就把白妹殉情的日子定为青年人对歌赶表的日子,把虎场坝改名为查白,并做为歌场,谓之“赶查白”。节期一到,邻近各县及广西、云南等地各族群众三、四万人,纷纷赶往查白地方,认亲访友,对歌赶表,也有的专为吃查白汤锅而来。传说当年查郎打死恶虎后,人们纷纷赶来祝贺,查郎便支起大锅,用清泉水煮虎肉款待大家。但人太多,查郎就又宰了两头牛掺进虎骨汤中。很多人吃过查郎的清泉煮肉后,老毛病都不治而愈了。后来每逢赶查白,人们就杀牛煮汤锅,其目的是为了防灾祛病。今天的查白汤锅,已由狗肉代替牛肉了。赶表是查白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布依族中,同姓同辈者视为同胞兄弟姐妹,不对歌不通婚。不同姓氏的同辈人可以玩耍、通婚,互称“老表”,赶表即为寻找意中人。
查白祭日
查白祭日是贵州省兴义县查白寨布依族传统节口。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进行。传说布依先人的神灵将恶虎吊挂在神树上,暗助查郎消灭了恶虎。为了感谢先祖神灵的庇护,当地布依族便在查白歌节期间在神树下祭敬先祖。祭祀前,先由在家中排行老大和最小的两人出面主事,集资备办纯色开叫公鸡和生蛋母鸡各一只,两枚鸡蛋、百柱香、一刀钱纸、两匹白纸马,还有酒杯碗筷等。节闩清晨,两位主事带着祭品到所选神树下祭祀,敬请先祖神灵并陪同聚餐。所剩供品带回寨中分与他人。自祭祀之日起,三天内不准动土、砍柴和做针线,目的是让先祖诸神这几口不再操劳人间琐事,好好休息。若有违者,罚其出资重祭,以向先祖神灵赔罪。
打保符
打保符即“打豹虎”的谐音。贵州省独山、荔波等地布依族民间节日,其目的是祈求神灵阻止蝗虫吃庄稼。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据说该节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古代云堆坡上有一个凶恶的“拱标精”(即豹虎精、每年六月六日它生日这夫,都要山下的人杀猪宰牛来供奉。山下住着阿天、阿地兄弟俩,他们聪明勇敢,力大过人。这年六月六轮到阿天阿地住的寨子供奉“拱标精”,但由于人们生活贫困,拿不出供品,“拱标精”便令野兽下山吃人遭踏庄稼,阿天阿地为保全村人和庄稼,奋力拼杀。后来,他俩用凤凰山上的青竹仙翁赐给的青钢竹叶剑杀死了拱标精。但它死后又变成蝗虫食害庄稼,继续与阿天阿地做对。后来仙翁又托梦教兄弟俩用白纸打制“秧标”插在田中,蝗虫见了以为是青钢竹叶剑,就不敢再来吃庄稼了。从此,这一带的布依族群众,每到六月六,都在田里插秧标,并要举行仪式。先在祭祀场地撑起一把大红油纸伞,伞下摆一张八仙桌,桌上放一大两小三个量米木升,桌前备两个接血的大木盆,内置杀刀。桌后支锅灶。由两人专门登记各户捐献的钱、米,再由一人将各家的米抓一把分别撒于三个木升中,然后用白纸糊三个信封式牌位,大的写“凤凰山青竹仙翁之灵位”,两个小的分别写“阿天之灵位”和“阿地之灵位”,用香支撑着分别插在三个升中。正午时,各家扛来“秧标”顺序插于供桌两旁,自觉围站供桌周围,点烛烧香。这时由一位寨老端三碗酒置于桌前,焚香作揖祷告,然后大喊一声“杀!”众人跟着喊号子,把祭供的猪和牛拉到桌前宰掉,以示杀死了“拱标精”,再砍下尾巴用九张纸钱裹着蘸血涂抹各家的“秧标”。“秧标”插到田里之后,个自回家拿碗筷,带着家眷来吃“保符”酒。
打火箭节
打火箭节是贵州省兴仁县大新地方布依族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夜。据说打火箭是这里的布依族为纪念他们的祖先用火打退敌人围剿而兴起的。节前一个月左右,青少年上山砍青枫树枝或蒿子杆,留主茎约二尺五寸长,砸绒一端晒干做箭杆。节门前一天,用白沙泥包在箭杆绒端根部。打的时候点燃绒端,手握箭杆用力向空中甩。七月十四日晚试火箭,男女老少齐上阵,从天一擦黑开始,一直打到次口凌晨。打火箭结束到鸡叫头遍之前,要进行祭官厅仪式。官厅是一个九平米的小亭子,中央有洞,洞盖石板。传说此洞为神库,每年只能在火箭节打开一次。亭子前梁上有一香袋,亭子中间摆一香案,案上放一升米,插三柱香。米升左面放一碗刀头肉,正面摆三个酒杯,背面两个,左右各一个,杯下压一匹纸马,杯上担一柱香。将一条狗拉到寨边三叉路口宰掉,然后煮熟供上,名曰“领生回熟”。在亭子左面杀两只红公鸡和一只杂色公鸭,并就地架锅煮熟供上。这时主持祭祀的人身穿干净衣服,左手拿竹挂,右手拿师刀,敬请东西南北中各帝,祈求祖宗神灵保佑平安吉祥。各家要派一男性代表往香袋里插一柱香,祈求祖宗神灵保佑全家幸福。祭祀完毕,供品要当场吃掉。若在吃的时候见外人经过和闻鸡啼鸣,就将没有吃完的东西倒进神库之中。吃喝乃为庆祝胜利,而外人经过和鸡啼则象征残敌存在,固不得再吃,而须先消灭敌人。吃过东西,打扫寨子,打火箭节到此结束。
地戏节
地戏节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花溪跳地戏始于道光年间,由安、卜(今平坝)艺人龙德甫发起,每年正月十五公演,逐渐形成固定节日。地戏不设戏台,演员站在地上表演,观众在四周高处观看,因此得名。节日这天,花溪各乡寨群众涌向地戏场观看地戏。戏场中央放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演员身穿戏装、头戴面风、手持刀枪在戏场中表演一番,然后举着彩旗浩浩荡荡绕村寨一周,遇山神菩萨土地祠,都要停下参拜,谓之“参神”。参神后敲锣打鼓到各家朝贺,名曰“入寨开财门”。主人紧闭大门,众人在门前一字排开,齐唱吉徉歌。当唱到“四季财门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时,主人大开房门,众人一拥而进,绕堂屋一圈出门,接着是坐台表演。表演结束演访同观众一起到村头恭脚扫场,意为扫除一切天灾人祸、是非口舌,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最后再回到地戏场表演一番。日暮黄昏,刀枪人库、面具还箱。地戏节告结束。
董朗桥歌节
董朗桥歌节是贵州省惠水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届吋毗县邻村近万名布依族群众,来到当地的董朗河边,引吭高歌,欢聚一堂。这一天,是年轻人谈情说爱、寻求情侣的大好机会,姑娘和后步们一般见面后要先唱热情洋溢的相识歌,互通姓名、地址,然后是绕有风趣的盘歌(也叫猜歌)盘天问地,相互摸底,接着就开始唱赞美歌和爱慕歌。如果姑娘们通过对歌找到意中人,便向其赠送粽粑和袜垫,然后双双躲到避静处去谈情说爱。夜晚,歌会转到屋内进行,歌唱的曲调、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往往是通宵达旦,难以尽兴。据说,很久以前,董朗地方有个布依族后生叫阿水,他生得一表人才并有一副动人的好歌喉,何因家境贫寒,年近三十还未成亲,所以常到蓝朗河边唱述自己的苫闷心情。河对岸有个漂亮非凡的姑娘名叫阿花,常来听阿水唱歌,两人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农历六月初六日这天,两人又不约而同来到河边。阿水望着阿花深情的唱道:隔河望妹像天仙,山水相隔不见面。盼个神仙搭座桥,哥妹桥上来相连。只听阿花回唱道:一对金鸡隔大山,一对鲤鱼隔深潭,妹将纱帕搭座桥,接哥过河永相连。唱罢,将头帕往河上一抛,下来变成一庵美丽的彩桥,阿水兴奋的走过桥,与阿花结成了美满夫妻。这事传开后,后生们都希望能像阿水一样找个聪明漂亮的姑娘,就相邀到董朗河边唱情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董朗桥歌节。
赶干洞
赶干洞节是贵州省晴隆县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据当地传说,位于晴隆县城东南的干洞,原名清泉洞,而且长年泉水清澈。那时候,当地两个寨子中的一对青年阿韦与阿花相爱了,常在清泉洞边对歌约会,双方父母念他俩心真意切,也同意了他俩的婚事,并定在清明节时成婚。不料此事让族长知道了,他认为不经过媒人上门聘定的婚缘是伤风败俗的,故而加以干涉。阿韦阿花得知后非常气愤,便于清明日晚偷偷来到清泉洞边,以山洞为媒,跪拜天地,自行婚礼。就在第二天,族长带人前来问罪,阿韦阿花只好逃出后投清泉洞殉情。清泉洞神被二个青年的忠贞所动,便放干了清泉水,并让阿韦阿花变成一对金画眉飞去。从此清泉洞变干涸了。阿韦阿花的事迹感动了附近布依寨子中的青年男女,他们于每年清明节第二天,都要赶往干洞唱歌玩耍、谈情说爱。如今此节日已演变成了规模很大的集贸盛会。
赶糯米坡
赶糯米坡节是贵州省惠水县党古一带布依族、苗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举行。是日,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当地的糯米坡,姑娘们身着盛装,或歌或舞,老年人则聚一处拉家常。男青年们牵着各自的马,先绕场一周,然后在糯米坡上来回驰骋,一时间跑道两侧观者云集。坡会上最主要的活动是对歌,附近许多苗族青年也来参加对歌,歌曲多为相识歌、赞美歌,青年男女们相互中意后便唱情歌,再到僻静处去私定终身。夜晚,坡边的寨子家家宾客满座,大家继续饮酒对歌。据说糯米坡坡会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相传从前布依族妇女们到坡上边挖野菜,边唱诉生活的贫困和礼教的残酷,并带糯米饭做晌午饭。后生听到歌声,就来对歌,遂形成此节。苗族则传说,他们的先民因不堪忍受土司压榨,迁徙到此,也把“四月八”节俗带到这里,故每年过此节。
赶肖冲桥节
赶肖冲桥节是贵州省长顺县布依族传统歌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历时三天。节日期间方圆数十里的布依族青年,云集在当地的肖冲桥上,自由对歌。通过歌声诉说衷肠,传递情意。情投意合者,进而结成终身伴侣。关于“赶肖冲桥”的由来,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靠打鱼为生的布依族青年,他正直、善良,受到人们的称赞和敬重。一天,他正在河里打鱼,突然听到呼救声,他奋力将落水者救起,原来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后来两人常常约会,彼此的心就像砍不断的河水,紧紧地合在一起了。姑娘的父母贪图钱财,不顾姑娘的反对,逼她嫁给一个财主。后来,这对有情人终因势单力薄,双双跳下河去,成了阴间夫妻。这一天正是七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对为追求爱情而献身的青年,由邻近的几位寨老出面,众人捐资,在他们殉情的地方,修建了肖冲桥,并决定每年在桥上举行二天歌会,以此鼓励青年人自由恋爱。
更好慕节
更好慕节又称吃新节、尝新节,布依族传统节日。因各地稻谷成熟期不同,没有固定的日期,各地过法也不一样。一般是在稻子刚成熟时,舂些新米煮熟,先敬祖再品尝,以表示秋收季节来临。贞丰县一些布依族收完庄稼,取几升最后收完的一块田里的糯谷炕干、舂好、打成粑粑,再杀一只刚开叫的公鸡祭祖,表示今年已获丰收,预祝明年取得更大丰收。安龙一带布依族,在尝新米饭之前,要先舀一碗给狗吃,这是为了感激传说中的小狗帮助芒耶从神洞取回谷种的功德。云南省罗平县的布依族,节前十天人们就纷纷带信邀请亲朋和家族中已出嫁的姑娘和姑妈回来过节,同时备办各种节日吃食。节日晚,各家烹调上等好菜,煮新糯米饭敬献祖先,然后大家欢聚品尝。有的青年人还组织规模较大的庆丰收宴会,一般由姑娘们发起,敬请德高望重的老人赴宴,几张桌子连成一排摆在堂屋内,老大爹坐上席,老大妈坐下席,姑娘、小伙儿各坐一边。席间青年男女对唱庆丰收山歌。
更健节
更健节又称过帝、小年。贵州省荔波县甲良区和三都县周覃区一带布依族最为隆重的年节。节期不尽相同,有的地区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五日,有的地区在农历十二月初一至十五日。关于节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各种的传说:一说吴山贵不堪目睹官吏作恶,要带领一帮兄弟去砸烂官府,乡亲们为了让他们过了年再出征,便将春节提前了两个月。又说有个叫帝的小伙子,平素孝敬长辈、热诚助人,不幸被官府征兵,乡亲们舍不得他走,无奈官府不允,便提前一个月过年为其送行。后来帝当了将军,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过年喊做“过帝”了。这些地区因不再过春节,所以十分重视更健节。每年农历十一月的最后一天为年三十,三十晚上要敬祭祖先和天地神灵,而且家家户户要通夜灯明。鸡叫三遍后,后生们鸣放爆竹,姑娘媳妇争先恐后地去井边舀“金银水”。头一个到井边的人要点燃三柱香插在井坎上,并要祈祷祝词。挑水的人中途不能回头,也不得饿出水来,并且要在天亮之前挑够三天用的,因为大年初四才能去井边挑水。早上用“金银水”煮糯米汤粑,舀第一碗敬献祖先,以后每顿正餐都先敬袓先,同时点香放炮,直到十五日晚餐为止。早饭后,年轻人和儿童都去爬山游玩,踢毽子打格螺,老人们一般不出门。这一天忌讳很多,如泼水出门会影响进财,送礼会连家里的财气一起送掉,冼衣晒被要招来狂风暴雨,吃带叶青菜将引起杂草丛生等等。初二到初五是“玩年”高潮,人们走亲访友、尽情欢乐。十五口为更健节最后一天,每家都要设宴祭祀祖先。
更宿万
更宿万贵州省罗甸县罗捆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更宿万”,布依语,意为给牛吃粽子。节日这天,当地布依族人要给所有的牛放假,让放牛娃牵着牛到山坡上去游玩,而且家家户户还要包尖塔形的粽子,人牛共享。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呢?传说古时候人们不会耕种,天帝的女儿曩娃偷偷下凡教人们制犁耙、种五谷,又变成耕牛为人们拉犁耙地。天帝知晓后,命令雷公将曩娃劈成了几截。人们按照曩娃的嘱托,把她的手埋在黄土坡上,脚丢进绿水滩里,脑壳挂在大枫香树上。不久,黄土里拱出了黄牛,绿水里冒出来水牛,石板路旁蹦出了马匹,它们默默地为人类拉犁耕地。后来人们又把曩娃的脑壳挂到寨内尖塔形茅草棚木柱上进行祭奠,从此以后,人们为了感激和纪念曩娃,就将五月十三(曩娃遇难的曰子)定为“更宿万”节,延续至今,这天,布依人还爱用木料雕刻成牛头挂在门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保佑平安。
红苗洞歌会
红苗洞歌会是贵州省红苗一带布依族传统歌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举行。传说唐朝时有一位叫乔仙的布依族女歌手,常以山歌抒发自己的爱憎情感,引起了头人的忌恨,便趁她上山砍柴之机,派人斩断山藤,致使乔仙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民族歌手,便在乔仙遇难的日子聚会赛歌,由此形成歌节。按当地布依族习惯,节日期间要用三月花、黄花草、枫树叶等煮染五色糯米饭祭奠乔仙。据说吃了这种饭可以使人像花草树木一样旺盛。赛歌场上,男女老少争相高歌,歌声滔滔不绝,青年人主要是唱情歌。在广阔的草坪上,青年男女还要相互抛接花包,场面紧张而热烈。如果有谁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花包,则要罚他表演节目。对歌中,姑娘们会趁人不注意,将自己精心绣制的花包悄悄赠送给意中人,对方回赠手帕、毛巾等物,再通过对歌加深了解、增进情感,以结百年之好。节日期间,还常进行踢鸡毛毽、打格螺等体育娱乐活动。
猴节
猴节是贵州省荔波、独山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进行。因为这个季节是春寒乍暖、一年的活路刚刚开头的时候,所以布依族又称“猴节”为“动土的日子”。节日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上山采一捆香藤、到田里采一些梅花菜、挖几丛石菇,然后将香藤捣烂,放在清水里浸泡,过滤后用香藤水泡糯米,再把糯米、石菇、梅花菜蒸熟,合在一起打成杷,也有的烙成大饼。初二这天吃罢早饭,人们便带着这种散发着特殊香味的“香藤杷”,涌向山顶,尽情地歌唱、玩耍。孩子们更是无比兴奋,他们比赛爬山、比赛爬树,还比赛打野艾菜,象山猴一样无拘无束,冬眠的山野又开始沸腾了。这一天,人们除尽情玩乐外,妇女们还要认真翻晒、筛选种子,男人们要精心检修各种农具。一过猴节,便预示农忙时节到了,告诫人们,从这天起要心往农田上想,劲往农田上使,齐心协力迎接新的丰收。
祭田神
祭田神是贵州省布依族民间祭祀节日,每年插秧结束后择日举行。举行祭田神仪式,意在祈求田神保佑当年五谷丰登。祭祀时,除设供行礼之外,还要唱《祭田水口歌》:“田水爷,田水奶,摆好吃的请你来!赐福半年好兴旺,谷粒大来谷穗长,颗颗饱得象雀眼,密密缀满穗杆上!赐命禾苗壮又实,倒伏的叫它挺直,睡觉的把它唤起。株株长得比眉弯!今天杀鸡敬供你,明年隆重再献祭。”
九月九
九月九是贵州省布依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举行,节期三天。布依族信仰多种神灵,这些神灵有的与人为善,有的专做恶事,在九月九这天,各个村寨的布依族要举行扫寨活动,接连三天,意为驱走一切邪恶的鬼怪,庆贺秋收,对养育了他们的土地报以感激之情。祭品主要是猪或牛,宰杀完后供于灶前。扫寨活动仅限于村内年长的男性和巫师参加,当日村里的其它人都必须躲避出去,待扫寨完后方可回村。以后的两天,村民不能拿水、火等物外出,在扫寨节前有人若有事出寨,也只能在扫寨完全结束后才能回来。为提醒外村人在扫寨期间不能进寨,还要在路口设一个标记,即用草绳扎两把木刀和一些冥纸。
看会
看会是贵州省福泉县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一日至二十六日举行,正会期是六月二十四日。该会是向灌口二郎神求雨的一种祭祀庙会,已有很悠久的历史。看会的祭祀活动由二郎会主持。六月一日要举行“发兵”仪式,人们敲锣上街告喻群众看会已开始,二十三日要迎“齐成菩萨”,即抬着齐成菩萨和一些小佛像在街上游行一周再放回二郎庙内。二十四日早上为“天狗扫街”,即拉一带轮的木雕天狗游行,沿街居民杀鸡以血淋之。中午,主祭人焚香上供迎二郎神,随后抬着二郎神像游街祈雨。一直抬到南门通远桥边。然后,十六人抬正杠,十六人拉纤索,爬坡进城并追捉“开山”、“押班”(开山、押班均由人装扮,分别戴黑、红脸壳,身着铠甲,行于二郎神前),擒后便放,放后又擒,如此反复。沿途人家在门前设祭,抬祌轿者分食祭品,夕阳下沉方归,俗称“跑坡式”。陆坪一带则是“换神式”,即抬二郎神到马黄井再换土地菩萨游街,第三天再用土地菩萨换回二郎祌。牛场一带是“穿花式”,在街中心搭高台祭棚,上坐六个童男童女,主祭人读毕祭文,众人即抬二郎神穿街过巷。当地相传六月二十四日为二郎神诞日,此日祈雨,多有应验。祈雨毕,人们还要对歌、跳芦笙舞、唱戏等,参加者数以万计。
腊月八
腊月八是贵州省布依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日举行。以前当地的布依族人认为土地神掌管着农业丰歉,故要在腊月初八日隆重祭祀土地神。这一天的费用由参加者共同负担,祭祀事务由各房族的主人轮流担任,主祭人由本村寨中最古老的居民家族中的长者担任。祭祀时,以公鸡或猪头为祭品,然后由主祭人和参加祭典的人向土地神如实讲明当年的景况,再行祭祀之礼,以求得土地神的保佑。
老鹰坡歌会
老鹰坡歌会是贵州省惠水、长顺、罗甸等地布依族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届时青年男女个个盛装,兴高采烈汇聚到当地的老鹰坡,尽情对歌娱乐,欢度佳节。当地所以要举行如此盛大的对歌集会。
据说有一个真实的历史原因:六十多年前,老实本分的布依族青年白老乔和心灵手巧的布依族姑娘谢乔妹相爱,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封建礼教的清规戒律,阻碍了他们美好愿望的实现。农历六月初六口这天,他俩同去老鹰坡对天发誓,一足要冲破重重阻力,坚决与封建婚姻抗争到底。经过一系列曲折斗争,他俩终于结成美满夫妻。其他青年人无不称羡,争相效仿。从此,每年六月初六,青年人都来老鹰坡对歌,以寻求心目中的情侣。寨老们为支持青年人自由恋爱,还专门为赶老鹰坡制定了乡规民约,以维护他们的自由,违者查究惩处。为不误农时,寨老们又商量把老鹰坡对歌定在农历六月,按“甲子”推算,以第二个子日为节期。
了月节
了月节又称“了年节”、“告了年”,是布依族传统节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开始举行。节期为三天。此节与布依族“大年”相对应,“大年”意味着正月节庆活动的开始,而“了月节”则标志着正月节庆活动的结束。在当地,正月底已进入春拼大忙时节,“了月节”意在提醒人们一年的农事即将开始。节日里,家家都要准备丰盛的菜肴,拿出最好的老酒祭祀老袓公。家家必须要炸“油团粑”,意思是春节已经圆满结束。吃油团杷象征在新的一年退,全家和睦团结,共建家园。欢聚中,人们还要畅叙各自在农忙时的打算。
六月场
六月场贵州省贞丰、紫云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节期可在六月间的任何一个逢六日。节日上午,各户主都到田头杀鸡祭田神,其余的人在家准备鸡鸭鱼肉、花糯米饭等“躲山”的吃食。午饭后人们云集到六月场躲山,同时赶场,尽情玩乐。这时候,寨中儿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着炊具、火种、香烛,牵着洗净的牯牛到山神庙祭神。目偏西时,躲山的群众以户为单位,席地吃晌午,并相互邀请或交换食品。躲山的人不能随意返家,直到从祭山处传来“分肉罗”的喊声后,躲山人分成四股到山神庙抬四条腿回村,这时人们才能各自回门。随后,各家派人到寨中领取祭山神的牛肉煮食。六月场意为预祝人畜两旺、五谷丰登。
天王节
天王节又称“六月六”、“六月桥”、“赶花桥”,布依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节期一至三天不等。节日期间,家家包粽子、杀鸡、舀米酒,户户点香、燃烛、化纸钱,敬奉天神、谷神、牛神,村村寨寨宰猪杀狗,游田坝插白旗,祈盼三神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同时,六月初六这天不管晴雨,都要将所有衣物晾在外面,目的是向天神表明这些衣物都是自己做的,同时也让人们鉴赏一下,谁家的姑娘针线活最出色。节日里,最热闹的场面当数歌场,四乡八寨男女老少云集河畔桥头,对歌赛歌跳铜鼓舞,姑娘后生们三五成群,兴奋地丢着花包。情窦初开的少女将亲手绣制的花包丢给意中人,小伙子如无意就将花包丢还给姑娘,若也有情,便双手捧着花包走到姑娘面前与她对歌。双方情投意合,就将定情信物系在花包飘带上丢给对方,以定终身良缘。关于节日的由来,各地说法不一。其中一则说:月亮婆婆的第六个公主爱上了布依族后生陆六,便降到人间与他结成夫妻。一年后生了个儿子取名天王。国王欲霸占月亮公主,月亮公主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飞回天庭。国王得不到公主又来加害天王,天王便愤然升天而去。从此,人间年年遭受灾害,庄稼无收。后来人们想起天王升天时的叮嘱,便在六月初六天王升天的日子,到田里插个标记,说明这田不是恶人的,并将所有衣物拿出来晾晒,表明这些东西不是偷来的。这样,天神就专门惩罚那些恶人,放蝗虫咬食恶人的庄稼和衣物。
六枝六月六
六枝六月六节是贵州省六枝地区布依族传统节日。一般从六月初五开始,节期三天。节日里,家家户户采购节日用品,包煮各类粽子,人们比赛谁家的粽子最漂亮。六月初六上午,每家的男人带着孩子到自家水田的入水口处“祭水田”(也叫祭水口)。据说最早这里是仡佬族先民居住的地方,“祭水田”是为了纪念仡佬族先民开山造田的功德。首先用树枝搭个桌架,上面铺盖树叶,摆好祭品,点燃香火,便开始祷告,欧颂仡佬族先民的功德,并祈求保佑水源充足,风调雨顺。然后杀鸡将鸡血洒在树叶桌上,将鸡血鸡毛粘在树叶上,意为招集田里的害虫,好让先人把它们赶走。下午各寨集体祭“神山”。在“神山”上选择六或八棵古老、高大的树,其中最大的一棵为主祭树,树前搭木叶桌摆放供品,供品中必须要有象征丰衣足食的麻和米花。树下撑花伞代表男性,摆银项圈代表女性。寨老宣布祭祀开始,人们将一口活猪拉到主祭树前,其他树盼各放一只活鸡。寨老烧纸念祭词,然后杀猪宰鸡,就地掘灶煮肉。肉煮熟后,寨老再次主持上供并致祭词。最后,把所有的菜合煮一锅,谓:“一锅汤”,全寨成员在山上野餐。残羹剩饭分给各家带回喂牲畜,据说牲畜吃后不发瘟病。六月初七,节日进入高潮,家家宰狗,灌制狗香肠。小伙子们到山上用树干茅草搭起帐篷,姑娘们乔装打扮后,上山来检验小伙子们的手艺,与小伙子对歌跳舞,在歌舞中物色情侣。晚上,各村寨都到山上欢舞火把,哪个村寨的火把舞得最久,烧得最旺,就意味着这个寨将会兴旺发达,若火把中途熄灭则被认为不吉利。火把舞结束后,靑年人继续对歌,不过这时对歌人己经一对一对的隐身于树丛之中了。
麻坡歌节
麻坡歌节是贵州省独山县、平塘县和都匀市毗邻地区的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民间节日。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十五结束。原来只是主月初三一天,后因这段时间正好是春节,便改为从初一到十五,初一,人们三五成群向当地的麻坡进发,在麻坡找地方坐下来,派人联络,协商赛歌事宜。经双方同意便开始对软。由一两名歌头起歌寻找对手。其他异性以歌作答,先是一对一、后是二三人对唱。歌声优美、出口成章、内容贴切又不重复的,会获得拉拉队和听众的赞美,反之则被轰笑。对歌到一定时候,男女相互有意者可以离开歌场,双双到别处去单独对唱和叙谈。情投意合则可以互赠信物。苗族和水族男女青年除了唱歌外,还吹芦笙、跳芦笙舞。当地传说布依族姑娘孟红在麻坡被财主表哥看中,想娶为妾,他以表哥身份百般诱逼,孟红死活不同意,表哥勾结官府前来威逼,孟红在逃跑途中遇到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的苗族后生杨阳。杨阳率苗族群众打退官兵。就在孟红杨阳准备成婚的时候,表哥带领众兵袭击,打死了杨阳和孟红。当地群众特别足靑年人,非常同情这对有情人,故每年在他们遇难的地方阳红关(麻坡)、集聚祭奠,唱歌。
蚂螂节
蚂螂节是贵州省盛宁县红岩一带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毎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和十五门举行,节期为四天。蚂螂即蝗虫,当地民间相传:布依族以前居住在荆州、湖广一带,当地有稻田万顷。有一年遭蝗灾,开始人们用石块打蝗虫,结果稻谷也被打坏,随后有人提议,用稻草扎成草球,站在稻田两端用草球对打,遂将蝗虫赶走,使稻谷获得丰收。在明朝洪武年间,布依族的祖先随壮甲兵征战到贵州,并在这一带定居下来,打蚂螂的习俗也带入贵州,后来打蚂螂已演变成一种娱乐活动。届时,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拿着鲜艳的蚂螂球,到比赛场地寻找对手。按规定:表兄妹或同辈人才可对打,先由老年人和中年人开场示范,然后青年男女排成两排,迎面对打,有的两男两女交叉对,有的几女对一男,一时间彩球飞舞欢声雷动。青年男女往往在对打中产生爱情。
毛杉树歌节
毛杉树歌节是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布依族民间节日,时在三月初三后的第一个蛇场天,节期三天。毛杉树歌节最早是为纪念英雄将领而兴起的祭祀性节巧。传说在一次调北征南时,岑彭、马武两位将领在战斗中不幸中箭身亡,埋葬后坟头生出几棵遮天蔽日的杉树,百姓认为是英魂所现,便开始到树下祭祀,以求保佑。祭祀时各家派一男子提着装有代表全村户数和人口的纸马,到祭祀地点将纸马悬挂起来,表示全村人都来敬祭先辈神灵了。这时,寨老坐陪祌灵,其他人宰鸡杀猪,然后将鸡和猪杂碎煮熟进行祭祀,并将猪肉等份分装各户篮中。祭祀完大家陪神灵就餐、吃剩的骨头挖坑埋掉,然后各自提篮返家。返回时走路要轻并且避开外人。外地来过节的人,必须要在祭祀前一天赶到,以防踩山,惊动神灵。随着时间的淮移,节日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如今这个单纯的祭祀性节日逐渐发展成欢乐的歌节。节期一到,贵州安龙、贞丰、册亨、望漠、兴义以及广西隆林、云南罗平等地的布依族及其他各族群众,纷纷聚集德卧,唱歌对歌,通宵达旦地欢庆玩乐。
嫩信节
嫩信节又叫丰收节。“嫩信”,布依语,即正月的节日,布依族盛大节日。节期从腊月二十五至来年正月三十日。腊月二十五日后,新婚夫妇要洗修水井,修整从村中到井边的道路,并在井旁种一株泖树和柏树,象征他们的爱情如柳树般多情,象柏树般常青,人们称这两株树为“交娅树”、“夫妻树”、“保寨树”。
腊月三十晚上,家家都要祭祖。八仙桌上摆好各种供品,然后敲击铜鼓,传说只有铜鼓声才能传遍天上,地下、人间,招来万物神灵。没有铜鼓的人家,可请寨老敲击公用铜鼓,各家同时敲磬、放爆竹,家中长者在供桌前烧香化纸念祭词。祭毕,全家老少围坐火塘边吃团圆饭。
初一凌晨,雄鸡初唱,全寨姑娘媳妇争挑第一担“金银水”。全寨的姐妹们都要到获金银水之家祝贺,将五颜六色的花线拴在挑到金银水者的发辫、手腕、水桶上,预祝她年年挑金挑银。同时,这家的主妇请大家尝金银水,意为让所有的姑娘都更加聪明、美丽和勤劳。正月初一到三十日要举行文体活动,同时也有许多禁忌,如初一不吃辣子、不扫地,不借火种不砍柴;初五前不动土;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归家;十五日前不在井边洗衣,不在庭院中晾晒衣物;正月间不许敲击什物等等。
牛王节
牛王节又称“四月八”、“牧童节”、“开秧节”。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四月初八。是日,家家户户为牛放假一日,并用苦丁茶、紫泉酒、五色花糯饭喂牛,祭祀牛王。村村寨寨挑选最健壮的牯牛牵到斗牛场角斗。斗胜之牛封为牛王,为其披红挂绿并发奖金。牛王主人当晚要备一席酒宴,招待全寨各家户主和外来客人。席罢,宾主对唱《牛王歌》。据《独山州志》记载:“仲家(布依族旧称)以饭肉喂牛……有放牛打角之俗”。独山一带还有民谣流传:九名九姓独山州,南郊紫泉北石牛,年年四八牛王节、家家花饭摆门楼。独山县诚北郊打一巨石,形如牛,当地可姓称之为神牛。独山县唐代曾叫石牛县,即由此得名。相传有一牧童名叫阿牛,在仙翁的指点下找到一头冲牛,郁力王企图霸占,阿牛打死了郁力王,自己负伤,神牛也变成了石牛。后来五妹送给阿牛一葫芦紫泉水治好了阿牛的伤并使神牛复活。纳达王用一百头牯牛同阿牛的神牛角斗,结果神牛轻松取胜。这时,纳达王的五个女儿都想嫁给阿牛,阿牛便让五姐妹各备一席酒饭,神牛先吃谁做的食物,他就和谁成婚。最后神牛只吃了五妹做的苦丁茶、紫泉酒和黑糯饭。后来阿牛和五妹都老死了,神牛再度变为石牛。人们怀念阿牛、五妹和神牛,所以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做五色糯饭祭牛并斗牛,此俗一直延续至今。
七月半
布依族传统节日。据说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布依族聚居区都过此节,但活动内容有所不同。一般节期是七月十四至十六日三天。节日期间,红水河沿岸的布依族做“搭联粑”,杀鸡鸭、宰猪牛祭祖。贞丰一带的老年人则要采集各种野果祭祀祖先、山神,所以又有“鲜果节”之称。岩鱼一带还兴祭桥,一般是家庭主妇备好精米饭、猪肉、鸡蛋等,带领孩子到桥上祭桥,以祈求孩子身体健康。惠水县的一些布依族,还要进行唢呐比赛,台上放一瓶酒,输者将唢呐和酒一起交给赢方。有的地区节日期间进行打格螺、荡秋千、游泳等体育活动,有的还要唱山歌压鬼邪。节日的夜晚更是热闹非凡,老年人手拿一大把香,从自家大门前一直插到各条路口,意为迎接即将成熟的稻谷魂回家,请桥鬼、路鬼们高抬贵手,放谷魂通行。姑娘们用碗盛上菜油,安好灯芯点燃,放进河水里任其漂流,谁放的灯能够顺利地顺水漂走,就意味着来年幸福欢乐,否则,就被认为不吉利,补救措施是请七个姊妹一起祈求鬼神保佑自己逢凶化吉。孩子们还要玩“香火”闹寨,就是将插在凳子上的香点燃,拿着走家串巷做游戏,不论闹到谁家门口,主人都要为他们添香。据说,这样能安抚寨中的野鬼。
秋坡节
秋坡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立秋日举行。秋坡,位于贵州省长顺县的安乐乡团坡村附近。过去,赶秋坡只在秋坡山上,但由于规模越来越大,已从山上一直赶到山下乃至团坡、麦平、山莽寨附近。立秋前一天人们要作赶秋坡的准备,附近村寨有名望的寨老召集人平整场地。小伙子们要去远方接相好的姑娘,姑娘们则在家杀鸡宰鸭、提酒备菜,等待相好的小伙子。立秋这天,除附近村寨布依族男女老少几乎全部参加外,长顺、安顺、紫云、望谟、罗甸、惠水等县的布依族青年约一万多人,汇集一处,对歌演戏、下棋赛球,还有摆摊卖货的。夜晚,附近村寨家家户户住满客人,歌声、笑声通宵达旦。
第二天人们依依惜别,节日结束。据说,秋坡节日是为了纪念秋妹和阿坡而兴起的,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秋妹和阿坡青梅竹马,真情相爱。正当他们筹备婚事的时候,土司仗势欺人,将秋妹的阿妈迫害致死,又强行抓走秋妹,阿坡愤怒至极,火烧了土司家的库房,救出秋妹。可当他们跑到山坡上时,阿坡被躲在大树后面的土司杀死了。秋妹见状犹如万箭穿心,一头撞死在大树上。过后,乡亲们把秋妹和阿坡合葬在这个山顶上。从此,这个山坡就叫秋坡了。一年一度的秋坡盛会,主要足青年人的一种社交活动,目的是使他们互相了解“增进友谊。
扫火灾星节
扫火灾星节是贵州省都匀一带的布依族民间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以寨为单位集体进行。八日晚,由寨里一位有名望的老人召集各户家主开会,议定下年度的各项寨规,诸如防火灾、禁偷盗、禁赌博、整水井、修寨路等事项,形成条文。还要对第二天的“扫火灾星”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并按户平均交纳活动经费。九日上午。一位寨老和鬼师共同带领由各家代表组成的队伍,逐户上门“扫火灾星”。鬼师走在队伍的前面,紧跟一人怀抱一只公鸡,另一人手提捆着活鸭的竹蔑条,还有一人拎一桶清水。每到一户先要走进灶房,鬼师口中念念有词,手执扫帚刷锅一周,再将带来的清水舀一点淋向灶门,表示有水克火。接着,队伍走到火塘边,这时全场庄严肃穆,鬼师恭请“雅各布布布冬”(管火女祌)“雅各布布布迪”(管水女神),拿鸡鸭者双手捧着鸡鸭向前,象征将鸡鸭奉献给火祌和水神,鬼师即以诗歌般的语良致词,大意是告诫火星,主人不引不要乱燃,提醒主人家,有几朵火就打多少水来消。致词完毕,鬼师面向众人高声问:“扫你火灾星,出不出?”众人齐声回答:“出!”最后,提水桶者再舀水淋火塘一圏。逐户完成此番仪式后,队伍来到寨外河边,点燃一堆茅草,叫喊“火烧寨子啦,快来扑火呀!”众人闻声一齐动手,用水将火彻底浇灭,然后高喊“扑灭火灾星啦!”整个“扫火灾星”仪式至此全部结束。
扫墓节
扫墓节是贵州省罗甸一带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进行。是日,人们杀猪宰鸡,带着酒肉和花糯米饭,举家宗族集体前往祖坟墓地进行祭奠,用带青叶的竹竿系着白纸插在坟上并挖新土补坟。出嫁的姑娘也要提着酒肉和花饭,拿着白纸前来参加敬祭,但姑娘挂的白纸需点缀一条红纸以示区别。扫墓后,大家在坟山上打猎野餐、娱乐游戏,同时邀请附近不过此节的兄弟民族与之共同欢度。
扫田坝节
扫田坝节是布依族民间的祭祀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这天,家家都要打糍粑,杀鸡,再备一块刀头肉(约二斤猪肉),带到自家最大的一块田边,烧香化纸祈求五谷神保佑庄稼不遭灾,祭祀完毕,再将祭品背回家中煮食。但鸡腿一定要留下,用细麻线或粽丝编织一个小网兜,煮几个鸡蛋连同鸡腿放人兜中,让七岁以下儿童背着玩耍一天,晚上分给孩子们吃,鸡腿给最小的。据说吃这些鸡腿鸡蛋可以消灾除病。有些村寨这—天还要举行“扫田坝”仪式,每家捐出一定的米、菜、钱,集体买一口猪到神庙宰杀祭祀“五谷神”、“土地神”和“寨神”。然后焚香化纸鸣放爆竹,四名中年男子分别举着大黄幡,打着大铓锣和铙;敲着小铜锣,跟随魔公来到田坝中,魔公身穿道袍,手摇铃铛,口中念念有词:“举黄幡、打硭锣、神仙派我赶旱魔,涝鬼蝗妖快快逃,咒语一到你难活。”就这样在田坝里窜来窜去,窜完整个田坝后,回到神庙聚餐,吃不完的平均分给各家各户。
神仙田歌会
神仙田歌会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历时三天。届时,位于南盘江畔安龙县境内的神仙田地方热闹非凡,四乡八寨的布依及各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成群结队拥向神仙田,他们口吹木叶、姊妹箫,怀抱月琴、浪哨对歌选情侣。据说神仙田耿会是为了纪念王仙姑。相传王仙姑是天上的仙女下凡,自幼便显示出凡人所不具的奇特能力。为了让穷人有地耕种,她用手指画出一坝坝田土,人们称她画出的田土为“神仙田”。嘉庆二年正月初五这天,仙姑卖柴惨遭官家毒打,她怒火中烧,奋然率众起义。战斗中王仙姑大显神威,屡挫敌军。虽然起义最后惨遭失败,王仙姑也腾云上天还原成仙女,但为了歌颂王仙姑的反抗精神,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位自己的民族英雄,布依族人民每年都要聚集到“神仙田”,举行纪念活动。
俗雅蝈节
俗雅蝈节即“迎青蛙奶奶节”。布依语“俗”是迎接,“雅蝈”是青蛙奶奶。贵州省罗悃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进行。节前,由民众推举一名妇女,装扮成乞丐作为“雅蝈”的化身,象征饥饿不堪的雅蝈毫不客气地吃掉一切害虫。节日晨,各家在堂屋摆好稻谷穗、粽粑、刀头肉等,候迎雅蝈。雅蝈提篮背袋,手舞足蹈地挨家串门,她随心所欲地捞取祭品,肆无忌惮地吼叫骂人,泼闹得凶狠,则预示明年丰收吉祥。若雅蝈不够颠狂,主人便设法激怒她,让她大骂一顿才满意高兴。
跳花场
跳花场贵州省惠水县翁吟河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行,历时三天。按照惠水布依族传统习俗并不设跳花场,但是翁吟河的布依族为什么要举行跳花场活动呢?据说过去翁吟河一带逢春必遭冰雹并屡次发生火灾,使得人们惊恐不安,疑是阴间恶魔捣鬼。寨老们认为须让群众踩踏跳跃才能使阳气上升、祛祸得福。于是决定仿照苗家跳花场的方式,设立了“跳花场”,并形成固定节日,迄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届时,以翁吟河布依族为场主,附近及邻县的苗族前来参加,其场面隆重热烈。初四早饭后,寨老们将写有“风调雨顺”的大红幅系在顶端保留叶子的长竹杆上,再将竹杆绑在约一丈长的圆木上,随即场主宣布“立花树”,人们在铁炮、爆竹和芦笙乐曲声中,将圆木立在事先挖好的土坑中。然后围绕花树吹芦笙跳舞。傍晚,寨老热情邀请苗族芦笙队进寨作客,客人在院坝里跳芦笙舞,以表示向主人祝贺。姑娘小伙儿围着炉火对歌,通宵达旦。第二天,各芦笙队争相献技,跳花场活动达到高潮。初六口早饭后,全寨乡亲和苗家芦笙队汇聚花场,场主宣布放花树,再次鸣放铁炮,芦笙队吹奏乐曲自右向左绕树三圏,然后由专人将花树放倒,取下红幅交寨老珍藏。至此,跳花场活动全部结束,苗家芦笙队当场告别,布依乡亲热情相送,并邀请明年再来。
跳花会
跳花会贵州省布依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二十一日结束。此节主要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日子。节日一到,男女青年们便盛装打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预定的跳花场(一般在宽敞的草坪上),大家弹起月琴,吹起木叶,唱着悠扬的古歌和热情的情歌,尽情娱乐,还有的男女联合起舞。在此过程中,人们各自物色自己的意中人,若双方有意者,则悄悄走出人群到河边或树下谈情。节日期间也有的地方要演布依戏,引来许多人观赏。二十一日宣布跳花会结束,二十二日这天,凡订了婚约的小伙子,要把姑娘带到本寨认亲,称之为“牵羊”。
投石节
投石节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区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届时,这一带布依族周覃两大家族要聚众对垒,投石打仗,意在祛祸迎福,打掉晦气,布依语称此项活动为“兜锦印”。按照古规,周覃两大姓的成年男子,可自愿参加投石打仗。但不得使用火枪、马刀、铁块等利器,不准虐待“俘虏”,参加者若被击伤也不能发怒闹事。节前,妇女们纷纷上山采集各种木叶,泡染各色糯米,蒸出香喷喷的花饭,并煮好腊肉、备足米酒,初八清晨,由老人将这些食品装在竹篮里,孩子们提到战场充“军粮”。战场设在周覃大坝的格博河两岸,对垒双方各占河的一边。双方领队相互挥手致意以后,九名号手吹响牛角号,顿时,瓦块、石片、泥团在格博河上空交织飞舞。如有人被击中负伤,他会高兴地喊“见红啦!”若在河边抓到“俘虏”,可以强行水淹片刻,做为被俘标记。当一方的主要阵地被占领后,一年一度的节日战斗便宣告结束。这时候,对垒双方无论胜负,都要热烈地拉手拥抱,在一起欢呼,共同向围观人群致意。
王龙赶祭
王龙赶祭是贵州省独山县上司、下司、麻尾一带布依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传说王龙村有龙王井,井水能消炎治病,所以人们经常带着香纸到龙王井行祭供,并饮水沐浴,以求长寿。于是形成了“赶祭”习俗。清未年间,布依族英雄杨保元聚义反清,常乘赶祭之机向群众宣传反清道理。一次,当地群众借赶祭之名,挑着粮食和肉蛋到王龙村的扶宁坡慰问起义军时,被清兵围困。杨保元的坐骑跃蹄刨出一眼泉水,解了缺水之危。后来杨保元率众突围时负伤被俘,就义于贵阳。人们为了纪念杨保元,便把龙王井改称“马刨井”,把赶祭龙神改为祭典英雄的节日了。节日清晨,各家都在堂屋神龛上摆上祭物敬供祖宗,大门两边挂上菖蒲和艾草。然后带上一壶避邪驱虫的雄黄酒及粽粑、大蒜、艾草等,成群结队的赶往扶宁坡。到扶宁坡之前,都要唱一首纪念英烈的颂歌,先到者须取出所带之物摆供于井坝上。人们还要往水中丢放银毫,无银毫者则以三片艾叶代替,再唱一首颂歌以示敬意。然后喝几口刨井水,再顺着小溪洗脸洗脚,换上新袜子,便来到坡上对歌,内容多是颂扬和缅怀英雄的。哪位歌手唱得好,听众就请他共吃粽粑、饮雄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