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 > 八字算命 > 阴阳五行新解

阴阳五行新解

2023-02-20 00:08:17

引言

  “阴阳五行”,两千年来,许多哲人大家多有解释,见仁见智之言论载诸典籍。本人不敢妄加臆断。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间不断有人将“阴阳五行”贬斥为“迷信”、“封建”、“落后”、“不科学”、“没有推演”、“阻碍现代科学发展”的东西,而且每每都是与中医捆绑在一起来贬斥的。远的如1917年余云岫要废止中医,近的如建国初王斌要把中医同封建社会一同消灭。此后,中医一直处于“被改造”的命运。时至今日,主张“废医存药”的尚大有人在。

  另一方面,许多有识之士把中医看作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我记得钱学森先生曾说过,中医的奥秘一旦被破解,将引起一场(医学)革命。2002年中医正处在艰难时刻,邓铁涛先生说:“(中医)这个第五大发明,将在21世纪发出耀眼的光辉。”(《中医复兴论》序言)毛泽东也说过中医药是一个宝库。

  为什么同对一个中医,竟然有如此天上地下的褒贬呢?}

  记得十年动乱时期,我目击一群“造反”者焚烧、砸烂文物的场景。他们也是把迷信、封建、反动这些字眼加给文物。可怜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毁灭掉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试问:余云岫、王斌二位知道阴阳五行与中医吗?知道中医是怎样愈病的吗?我敢断言,他们根本不懂为什么中医以阴阳五行作核心理念。

  20世纪初,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鲁迅诸位先生认为:中医诚可以愈病,却不能以愈病之理喻人。这个问题,似乎至今还没有人回答过。但是,钱学森先生预言了中医对世界医学未来的影响;而邓铁涛先生2003年降服“非典”的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中医的实力。

  中医为什么会从冷落中复兴?中医为什么会影响世界医学?中医是怎样愈病的?“阴阳五行”是什么?为什么中医与“阴阳五行”灵肉交融?对这些问题,我陋不自揣,试图以现代人的思维、以现代人的观念、以现代语言表述一通,索性也把“阴阳五行”与中医捆绑起来一同理论。若海内外师友不吝赐教,则为幸甚!

一、 阴阳五行是什么?

  阴阳五行是哲学,是人文哲学?是思维哲学?是生命哲学?且不必讨论,先看清内涵再说。它具有哲学的一切特征,即无定论性、宏观性、普遍性、抽象性,古今中外哪一个学者也不可能说出阴阳五行属于哪一个领域。军事家研究它用于制胜强敌,中国的兵法崇尚“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为上”(如墨子之“非攻”篇);以“ 一战而胜者为中”(如“围魏救赵”)。这种军事思想是从哪儿来的?阴阳五行!墨子与孙子不过是用了五行中“依赖”与“制约”关系发生的“变化”而已。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论天下三分之策,同样是阴阳五行中的依赖与制约构成的三角关系。赤壁战败,曹操逃命华容道,诸葛亮深知关羽不会杀曹操而特令关羽赴华容;诸葛亮为推卸不杀曹之责而命关羽立军令状。为什么?如杀曹则破坏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鼎足形势,蜀国便无存在的依托,这是在政治上运用阴阳五行。此外,经济学家研究阴阳五行可有富民强国之策;厨艺家研究阴阳五行可以调和众口。今天我重新解释阴阳五行,是为了中医用以疗疾养生。阴阳五行是无定论性的,可以从任何方向解释。

  古人从金木水火土五行衍生出五方、五色、五气、五味、五谷、五果、五蔬、五畜、五藏……配以生、克、制、化,形成一个有秩序的“五”的关系。近代学者郭沫若先生认为“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古代先民不满于神权统治,提出这个原始的“原子说”,认为宇宙万物是五种物质组成,以反对神权统治(《十批判书》)。对于几千年以来的文化遗存,人们有不同的认知,这是很自然的事。一切解释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读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可也

  我对阴阳五行的解释,是从什么方向去认识的呢?《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有一段讲阴阳五行的话:“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这段话说得好极了,指出了研究阴阳五行的方向,说明了阴阳五行的内容,而且断言为医不通晓阴阳五行是不可以的。

  所谓“五运”,便是五行。古代五运与五行同指五项运动。运字不用说,“军”在走动这不是运动吗?行字为彳亍组成,彳读音CHI,在甲骨文为脚、胫、股相连之象,意为向前迈步;亍读音“CHU”,意为止步。一迈一止即向前移动。所以说运与行都作运动解。

  “阴阳”在这里的意义很明确,阴为静态,为具象有形质的东西;阳为动能,是无形质、无象的东西;而阴阳是普遍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这个东西在运动,五项运动(五行)。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这是说阴阳五行运动乃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这个运动规律是万物的纲纪,而用金水木火土代表万物。如把金水木火土看作是五种物质,无论如何你也说不通生杀变化的深邃内涵,只有金水木火土代表万物才能说通。

  金水木火土不是五种物质,而是五项运动,所以称“五运”、“五行”。金不是金银铜铁,水不是氢二氧一,木不是松柏杨柳,而是宇宙万物的五行运动。什么运动呢?自然之规律的运动、万物之纲纪的运动、生杀之本始的运动、变化之父母的运动,你说什么运动符合这些条件呢?

  我们先认知一下什么是道?《说文解字》解作:行走的道;那么宇宙万物行走的道又是什么呢?用现代语言说,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自然万物生﹑死﹑盛﹑衰变化的运动规律,就是天地之道。5}

  什么是纲纪呢?“纲”是一个大网的纲绳,提起纲,不论网有多大,就一目不少地举了起来;“纪”是制丝人把丝的每一端都归于一纪之中,只要握住纪,丝无论多少,便被提了起来。

  “万物之纲纪”,这里是指五行阴阳运动把宇宙间纷繁复杂万万千千的事物归纳在五行运动之中,万物的生死盛衰一切变化的发生,一切发生的根据,一切变化的原因,尽在五行阴阳运动之中。反过来说,我们掌握了五行阴阳运动的规律,便了解了万物生死盛衰变化的由来与根据。我们看到,阴阳五行运动的规律,是生命由生到死的变化规律。

  这是《内经·天元纪大论》告诉我们的。《天元纪大论》的作者是谁,不可知,但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是对五行阴阳深邃的概括论断。这是阴阳五行的研究方向,是可信的。从先秦至今,研究阴阳五行的学者很多,说法也不尽相同。古人的研究是古代人的智慧。我们今天不能亦步亦趋按古人的足印走,而要继承,发扬。继承,不是复古;发扬,则要有新内容,起码要用现代人的思维、现代人的语言去表述,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认识生命与生命过程。我想,阴阳五行应该是大众可以理解的阴阳五行,应该是现代人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万物的纲纪,是生命的根本,是一切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原因。这不是生命科学吗?宇宙万物的生死盛衰变化的根据既然归纳为五大运动,那么这五大运动是什么呢?我们在研究了前人的见解之后,认识到阴阳五行运动是宇宙万物之间的普遍规律——阴阳离合而生杀、相互依赖而生存、相互制约而均势、相互变化而常新、终始嗣续而永恒,是五大运动的均势平衡状态。

  天地之常道,即生命的常态,可称生态。在生命的常态之中,也即生态之中,表现出生命的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守个性五大生命能力。这是阴阳五行运动在生命过程中形成的保障生命的本能,是医学家研究阴阳五行所追求的目标。作为医生,必须通晓阴阳五行与生命五大本能,因为这是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根本;掌握了这个根本,你便掌握了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权衡,这其中有取之不尽的认识生命的智慧,所以《天元纪大论》说:“可不通乎!”

二、 五行运动中的“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是把天(大自然)与人合二为一来看的“天人合一”观。什么是天人合一呢?天人一体,大自然中有我,我中有大自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便是我,我也是你。有了“天人合一”观,才可以研究阴阳五行。

  1、阴阳离合而生杀

  在五行运动中,阴阳离合而生杀是什么?无形无象的动能为阳,有形有质的静物质为阴,阴与阳合,便是生命的形成。一个有形的质,含入了无形的动能,或者说无形的动能附在了有形的物质, 一个生命物生出来了。你看,一个精子附在一个卵子中,一个生命物便生出来了。

  一切动植物,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无不是阴含阳附,即“阴阳合德”而生;“阴阳离决”而死。什么是阴阳离决呢?一个动物生命存在时,身体器官每个细胞都是在运动的,如果这个动能离开了身体、器官与细胞,也就是动能与形质分离决裂了,这个动物便死亡了。所以说阴阳离合而生杀——阴阳离合便是生与杀的根本。

  2、相互依赖而生存

  阴阳合德,开始有了生命,但生命要持续下去,必须要依赖他物。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生命必须是在相互依赖中才能生存。想想看,阳光、空气、水与大地是万物所依赖;牛羊及其它食草动物要依赖草木;食肉动物要依赖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之间也有食与被食的关系。昆虫依赖草木,鸟类又依赖昆虫……这个相互依赖而生存的关系很复杂,不是一条链,而是横竖曲直多维交织的立体网络。

  这里说的相互依赖,不是单指营养,还有多种共生关系。如天麻与密环菌、蚂蚁与蚜虫、白蚁与体内的鞭毛虫、寄生虫、寄生植物、菌类、寄生草类等等,包括生存的多方面。总之,宇宙间没有一个生物是可以单独生存下来的。而且每个物种都不可少,因为缺了一个会使另外一个或几个失去依赖,造成另外物种的灭绝或灾难。这就是天地之道——万物相互依赖而共生共存。

  3、相互制约而均势

  生物在相互依赖中,必然会发生制约。我们只说昆虫与草木之间、鸟类与昆虫之间、牛羊麋兔与草木之间、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凡食草动物皆依赖草木,草木生长多少,制约着食草动物多少;食草木动物多少,制约着食肉动物多少。而草木生长又受到天地风晴雨露的制约。因而,草木生长、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都是受天气的制约,食者与被食者相互制约;总之,制约是依赖中产生的,没有依赖便没有制约,没有制约的生命会走向灭亡,依赖与制约都是生存必不可少的,如果有一物种失去制约,必会因自我膨胀而灭亡。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发动“除四害”,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遭到被消灭的命运。如果麻雀被大量杀死,农田的害虫便不受制约地大量繁殖。农田被迫施用农药,害虫被毒死,鸟类也因吃了被毒死的害虫中毒而死,导致麻雀、喜鹊、乌鸦很多鸟类急剧减少,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至今农田仍旧依靠农药,因而鸟类繁殖困难。

  五十年来,每日三餐之中,粮食、蔬菜、水果,哪一样不含农药?谁知道我们的子孙到哪一代才能不吃农药!这是人为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昆虫失去制约而导致的恶果。宇宙万物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中相互磨合,形成均势平衡,是大自然的生态,一旦人为破坏,决不是人可以重建的,一定要等到大自然重新磨合,才能再一次出现生态的均势平衡。

  4、相互变化而常新

  宇宙万物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中生存,这是天地之道,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蕴含在依赖与制约中的,是变化。草原变成了牛群、羊群;牛羊一部分变成了食肉的猛禽、猛兽……这是变化,宏观的变化。

  宏观变化是从微观变化而来的,说宏观变化自应概括地看微观变化,如动物体内营养代谢、基础代谢……这些都是概括在生命过程之中的,“宇宙万物之间与万物自身”这个提法,自然是宏观和微观都在其中。一个人的生命,一株草的生命,一个细菌的生命,一个细胞的生命,是平等的、并列的,大自然中没有大小尊卑,都处在“阴阳五行”之中

  人的生命在哪里?在人自己的生命过程之中。而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五行的运动过程,相互变化,无时无处不在。只有相互变化,才能保持生命的常新。器官、组织、细胞、DNA之中,不是人的生命,而是组织、细胞、DNA的生命

  5、终始嗣续而永恒

  宇宙万物在阴阳离合运动中生死,在相互依赖中生存,在相互制约运动中均势,在相互变化运动中常新。宇宙是永恒的,万物也是永恒的。万物的永恒,是在终始嗣续运动中永恒的存在。这就是宇宙万物父生子、子生孙、孙又生孙……以保持万物的永恒存在。

三、 生命在五行运动中的五大本能

  阴阳五行运动——阴阳离合而生杀、相互依赖而生存、相互制约而均势、相互变化而常新、终始嗣续而永恒,这五行运动存在于宇宙万物自身以及万物之间,凡是有生命的物,无分大小尊卑,都共生共存于五行运动之中。不知多少千百万年,在生命运动的悠悠过程中,生命日益完美,衍生出生命的五大本能: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守个性。这五大本能特性,是排除生命运动过程中外源性与内源性伤害的职能系统,没有这五个本能,生命很难存在下去;一个生命的健康水平,便是这个职能系统的健全水平;这个职能系统不是某一个器官﹑组织的功能,而是各器官组织的生态运动所产生的宏观效能。这五大本能,只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才能存在。

  1、自主性

  自主性是自“阴阳合德”之一瞬间开始的一动一静的运动。这个运动直到阴阳离决时才停止,自主性运动就是生命运动。为什么叫自主性呢?请问,是谁命令他运动的呢?没有。所谓“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是它自己在运动。这个自主性运动与生命同步,一个人,心脏的张缩、胃肠的蠕动、肺的开合、细胞的运动,器官组织不同,运动形式有别,但它们的运动都是自主的。有人说:是神经主宰的。我问是谁主宰神经的?还是自主性运动。而且,在一个生命体中,各器官﹑ 组织虽有运动形式的区别,但它们是协调地共同完成同一个生命程序。一切根据生命运动的需要,快慢、大小、高低、上下、内外、左右地调节着,总是和谐而精当地运动着,这是生命巨系统中一个自主性运动系统程序。

  自主性运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自从阴阳合德生命运动开始之后,这个生命的自主运动便是阴阳互根、阳生阴长的过程。阴是物质,比如营养物质;阳是动力,营养物质进入体内,经过消化﹑吸收 ﹑代谢,变化成能量,发生了动能,这个动能便是阳;从食物入口,咀嚼入胃,胃的蠕动分泌,胆汁的泌出,小肠的运动分泌、消化吸收,肝、脾的代谢,一系列的运动,都属于动能的阳;而最后变化为能量的物质,是动能的阳所生出来的,但这生出来的能量物质属阴;正是这属阴的能量物质又会发生出运动能力的阳;这个过程便是一个阴阳互根、阳生阴长的过程。这个生命过程很重要,一个生命自阴阳合德形成开始有自主性运动以后,始终是在阴阳互根中生活,直到生命终结。

  我想进一步说明阴阳互根发生自主性运动这一现象。例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出现胸压迫感﹑早博﹑房颤﹑心率失常﹑心绞疼、心肌坏死,所有这些症状只是一个原因,即心肌缺血造成的。一旦供血充足,所有症状都会消失。例如,心脏移植、肾脏移植,一个心脏从胸腔取出,已停止了跳动,但在植入另一个胸腔、吻合了血管之后,血液流入心脏,心脏立即跳动起来。上述两例都是阴阳互根的例子,自主性运动存在于阴阳互根之中。

  中医自张仲景以来,便根据自主性运动法则,及阴阳互根的原理,以助阳、回阳、补气、滋阴、育阴、养血等理法,治疗内源性功能性疾病,使千千万万人走出死亡,得到健康。但自主性运动是不可取代的,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导致的严重后果,便是取代自主性运动的恶果,违悖自主性,便是违悖生态规律。

  2、共生性。

  宇宙万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决定了万物之中不能有一个被消灭,也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生存,单独一个生命,不可能生存下去。哪有一个不吃东西而能生存的生物呢?而且,消灭其中任何一种生物,必会造成别一种或别几种失去依赖而不能生存,也会使某一种生物因失去制约而自我膨胀。无论是失去依赖还是失去制约,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生命的灾难性结果。

  前面提到的“除四害”,消灭麻雀而导致的灾难,就是因为破坏了依赖与制约关系,打破了共生性结构,这是一个万物之间共生性关系的例子,人体也是如此。人体各器官﹑组织,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四肢百骸,它们之间在生理关系中同样是共生性关系。

  在病理关系中也是如此。例如,营养代谢系统功能,依赖内分泌系统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又依赖自主调节系统功能;而自主性调节系统功能,又依赖营养代谢系统的能量供应。三个系统在相依赖中又必然相制约,形成一个共生关系。

  生理上的共生性,又导致病理中的共生性质。例如:糖尿病为什么总出现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而高血压、高血脂又常常导致高血糖,以及免疫功能低落。这是一个常见的代谢、分泌、免疫三系统的共生关系。所以在治病中,无论治糖尿病还是治高血压、高血脂,总是治一病而三病同时痊愈。

  共生性现象在中医的案例中是不胜枚举的。众所周知,中医有内病外治而愈的,如针灸、按摩、药敷、药浴等等;有外病内治而愈的,如溃疡不愈合、疱疹、疮疡、多发脂肪瘤等等。这些都是以生命的共生性关系为基础的。

  顺便说一下,不了解生命的共生性,是当不好医生的。例如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大血管病、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肢痛、肢麻、溃疡不愈合、脂肪肝、肾小球硬化、前列腺肥大、白内障、眼底病……许多的合并症都会发生。怎么办?不知道生命的共生性,便只能心病治心、肝病治肝、血糖高降糖、血压高降压、血脂高降脂、眼病治眼、脚病治脚…… 一对一地对抗治疗。结果,病不能治愈而药害日增,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终身服药的原因。而通晓阴阳五行、掌握生命共生性法则的医生,对上述糖尿病无论并发症有多少,只一方一剂,所有症状悉数解除而痊愈。你相信吗?今天不信其有,明天相信不迟。而我不能不说,真善美尽在大自然中!

  共生性法则是中医临床中对药物选择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我们用降糖药或其他化学药,只考虑某一疗效而忽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要治的病没治好,却伤害了肝肾,其后果不问可知。有时我们切去脾脏,结果造成了“无脾综合症”。诸如此类,都因为不知生命共生性法则。.

  3、排异性

  生命过程中的排异性,是生命本体保护自己生存的本能。以人为喻,人饮食、呼吸、视听、汗腺、大小便等全身孔窍,都是外界通向内部的通路,也都是内部通向外部的通路。外界的有毒有害物可能经这些通路侵入内部造成对人的伤害,甚至死亡。而人体在任何一个通向内部的路径都有防御,间或防之不力时,有毒有害物侵入了,人体的排异职能系统便动员相关体能将有毒有害物通过相应的通路排出体外,以保障生命过程的稳定。同时,对自身内部在生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废弃物,也由排异职能系统经由体外通路排出体外。一般说来,固体废弃物经由大便、呕吐排除;液体由小便与排汗排除。全身的孔窍,甚至微血管都可以作排异的通路。在人的生命运动过程中,排异系统时时刻刻都在清除体内的异己物质,送到各便宜通路代谢于体外,以保障生命的稳定。

  排异系统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中医早在两千年前已经非常成功利用排异本能治病了,到《伤寒论》问世,已经成为一个临床治疗体系。今天,我要对天下说,《伤寒论》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临床疗效是超现代的!为什么一个医学成就能够超越两千年呢?这完全是阴阳五行的生态理念对生命运动的智慧认识。我愿对此作简单的介绍。

  张仲景对“伤寒”这个外源性疾病(致病生物体感染),在明确认识人体生态中的排异职能后,用因势利异的方法,把致病物排出体外而愈,请看《伤寒论》的阳性病理系统的临床案例。

  阳性病是指自主性运动处于常态,机体的排异职能有能力对致病生物体做出有效排异反应。如果自主性运动不足,机体排异职能无力做出排异反应,则为阴性病病理过程。在阳性病过程中,由于病理的器官组织部位不同,排异的代谢通路不同,也可称为病位不同,而区分为“表”、“里”、“气机”三个病区。以阴阳消长为经界,称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是三个经界不同的阶段。

  太阳经病理反应在“表”。表,是个病区,就是排异反应的区阈。表的排异通路在汗腺。凡是在表的排异反应,都有共同的特征:脉浮,发热恶寒、头疼、身疼,其治疗原则是因势利导,方法是汗解。汗解法,又根据病理趋势不同而分别有解肌法、发汗法、助阳解表法、清热发汗法、逐饮发汗法,等等。其方剂有: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桂枝加葛根汤等等。汗解法的目的不在发汗,而是以排除病理物质为目的之方法。

  清乾隆年代,急性传染病流行,如麻疹、猩红热、脑炎、斑疹伤寒等,又有吴鞠通、叶天士等人在《伤寒论》的影响下著有《瘟病条辨》、《温热经纬》等书,以 “辛凉透表法”丰富了《伤寒论》汗解法的排异方法。自东汉张仲景到清乾隆吴、叶大师们临床贡献,使中医对外源性疾病达到超现代的临床疗效,这也是中医为什么不用灭菌消毒的药能治致病生物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的原因。

  说超现代,这个话的份量并不轻松。 1956年河北省流行乙型脑炎,用抗生素治疗,死亡率甚高而多有后遗症;而蒲辅周先生用中医药治疗167例,全部治愈,且无一例后遗症。2003年的 “SARS”,广东中医药大学邓铁涛医师院内治疗六十例、院外会诊几十例,均无一例死亡。这在世界医学中是不是超现代的临床水平?当然,中医学的超现代水平,并不止于此,这只是中医利用排异性本能的一部分。

  再举一个阳明病。阳明病的排异反应在“里”;里,也是个排异反应的病区,这个病区的代谢通路是胃与肠,所以有吐法、下法两个,其实质都是依据病理排异反应的趋势而因势利导,把病理产物排出体外。若病理物在胃中,因其欲吐之势而用“瓜蒂散”涌吐而病愈;如病理物在肠内,肠的排异职能反应是大便,其病势表现为“发热恶热不大便三五日或六七日,神昏谵语,不识人,腹满胀痛,日哺潮热,等等”;这种趋势欲排异于大便,但结肠干燥而不通,为下夺之势,可因其势而用下法。下法中可根据病情缓急而因势用“白虎汤”通便,或“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通便,排除病理物质而愈。

  张仲景的因势利导而用的下法很巧妙、变化多端。如对腹中淤血,有“桃仁承气汤”;对腹中肿块发热者,有“ 大黄牡丹皮汤”、“下瘀血汤”、“大黄蔗虫丸汤”;对腹中有水饮的,有“五苓散”、“猪苓汤”、“十枣汤”、“茵陈蒿汤”、“茵陈枝子汤”等。到清代吴鞠通,排异法又创作了“增液承气汤”、“泻白承气汤”等,使下法排异更加丰富。

  中医对人体生态中的排异性能力的理解,使两千年来的医学临床治疗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在许多疾病中出现了奇迹。可以预料,当今许多被现代医生认定为“终身服药”的病,以及癌症、艾滋病,都会在人体排异性本能中得到治疗。

  肌体生命中的排异性,被认识的比《伤寒论》更早,其成就也更完美,有不少奇迹。但是,违悖排异性法则的治疗也很普遍,比如我们感冒了常是用药退烧、止痛、抗过敏等对抗方法与药物,这些行为正是违悖了排异性反应,使致病物质得不到代谢排出体外,结果造成并发症或后遗症,常见的是肺炎、肺感染、鼻炎、咽炎、心肌炎、膀胱炎,等等。所以世俗中有“感冒生百病”的说法,其实是病理物质没排出体外造成的。顺便说一句,为什么肌体对一些化学药产生抗药反应?这也是排异性做出的结果。

  4、应变性

  应变性是人体在生态中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的本能。当人体内、外环境突然或逐渐发生变化时,应变性本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寒、热、缺氧、饥、饱、劳、逸等等,应变性系统会改变自我的皮肤、汗腺、血压、心率、血管……以调节自我适应环境。生活在西藏高原的人们,适应缺氧的环境;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习惯于寒冷的环境;这是生命过程中人人常见的应变性现象。在五十年前,剃头的师傅都长有一双大脚,因为他需长年站着工作,又须站得稳,应变性本能改变了它;木工师傅常年吃力地用手推刨,应变性本能改变了他的双手,生得粗大有力;任何一个生物,都有应变性的本能。

  中医很早以前便在阴阳五行中发现了应变性本能。有记载证明,在十六世纪,中医以“人痘接种天花”。中医把天花病毒接种到人体,使人在生命过程中与天花病毒共处,结果,人体生态中的应变性本能,改变了自我,适应了病毒环境,这是人体应变性改变自我适应自然的另一表现。中医这个对生命认知的智慧,一百多年后,被英国医生琴纳学去,改用“牛痘接种”。

  艾滋病毒与猴子的和平共处,也是“应变性”的结果。蟑螂吃灭蟑毒剂,只须六代便可以得到自身“应变性”带来的免疫。艾滋病毒与猴子、蟑螂与毒剂的和谐共处,是自然生态使然。牛痘接种是阴阳五行的智慧,人引牛痘病毒进入自身,用自身的应变性本能改变自我适应自然的理念,用于“牛痘接种”,至今四百余年,在世界上消灭了天花!

  这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中医把痘毒引入自身,艾滋病毒与猴子的共处,与之磨合,用自身应变性本能,改变自我来适应有毒环境。这是个什么理念?“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理念。为什么改变自我适应自然四百年而消灭了天花(应该是天花在世界绝迹)?西方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发现了青霉素,举世为之欢呼,以为杀灭病菌的药造出来了,人类有救了!然而,杀菌、抗菌不过五十年,结果是病菌越杀越强,传染病越来越多。什么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生态理念—— 一个是按照生命运动规律来对待生命,改变自我或者说完善自己来适应自然;一个是战胜自然、改变自然,以适应自我,这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个问题,到此为止,不作更多的讨论。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生态平衡的理念已经过至少四五千年的考验证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生命和谐,是来自阴阳五行运动的生态平衡理念

  应变性是一切生物共有的,动物、植物有,病菌、病毒也有。植物从热带迁移寒带,或从寒带迁移热带,都可以逐渐改变自身而适应新气候环境而生存。蟑螂对于毒饵只需六代即可得到免疫,这是蟑螂的应变性本能;中医引种天花病毒进入自身,改变自我适应自然,到“牛痘接种”四百年,使天花病在世界绝迹;青霉素进入人体制菌五十年,用药量增大了上百倍,而传染病却逐年增多、副作用逐年加剧。这其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同是一个应变性,顺之与违之有如此不用的结果。今天许多疫苗的应用,正是中医“天人合一”、人体“应变性”本能的临床应用,前途必定广阔而光明。

  5、守个性

  生物的守个性是物种保持其生物个性的生态法则。如果生物没有守个性,万物便失去了区别。这是不可想象的灾难。因为有了生命的守个性,万物才成为万物。物与物之间、类与类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出现万万千千同中之异、异中之异,以致万顷森林无相同之树木,天下之树木无相同之树叶,世界六十亿人无相同之面孔,无论动物、植物,子孙万代各有差异。由于生物的守个性法则,在保持自身纯度的同时,保持了物种的多样化。

  生物的守个性法则,在优生学的研究中有丰富的内容。

  阴阳五行运动衍生出五大生态法则,是生命赖以生存、发展的能力,是生命自始至终的全过程,是生死盛衰的根据。医学家临床治病,以及养生,顺之则昌,逆之则危,实所谓天地之道不可违也。

  四、阴阳五行的启示与推演

  1、阴阳五行:系统性之推演

  中医在《伤寒论》问世前,临床医疗是“医方”(如同时代的“肘后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方”、唐孙思邈的“千金方”、“千金翼方”……)。唯张仲景在阴阳五行的启示中推演,建立了理、法、方、药一体的临床医疗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张仲景融入了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把《伤寒论》打造成无古无今、超现代的临床医学体系!如今,中医于本世纪初便创立了《伤寒论》临床医疗系统,使用了信息处理与控制程序。这是在中医内容中得到验证的,决无邀宠之意。

  《伤寒论》临床医疗系统的构建,完全是在阴阳五行的启示中推演而来的。阴阳五行本身就是一个包罗宇宙万物的巨系统。这个巨系统把宇宙万物分为五种属性,发生着五行运动。这就是把宇宙万物以阴阳属性构建为一个巨系统,又以五种不同属性分为五个大系统。每个大系统中还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个性分别为若干子系统,甚至无限可分。

  五行阴阳这个巨系统,恰恰是把宇宙万物整合为一的巨系统。这是一个无限整合,没有这样的无限整合,我们不可能得到对宏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因为,生命规律只有在宏观世界中才能得到。在认识了生命规律之后,再对宏观世界用分割的方法,进入微观世界。在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你会把在宏观世界中得来的生命生死存亡盛衰认识加以更深刻,更真切的升华!如果不了解宏观世界的大道理,而对个体进行无限分割,进入微观世界去寻求生命规律,那你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这里,是讲系统的意义。系统是对事物整合的宏观认识,宏观认识即普遍性、共同性的认识,也即是普遍规律的认识。系统的功能,就是我们以共同性为指导去认识个别性,去更好地解决问题。

  系统这个词,是外来语还是本土语,我没考证,在汉墓出土的简书中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在汉代尚没有这个表述。那么我根据什么说阴阳五行是宇宙万物的巨系统?说伤寒六经是临床治疗系统呢?很简单,阴阳五行本身便是同类事物以内部联系组成的整体,伤寒六经也同样如此。汉代前没有“系统”这个表述,《天元纪大论》称阴阳五行为万物之“纲纪”,张仲景命名伤寒治疗体系为“六经”,而“纲纪”、“经”、“系统”这三个词都是从“糹”字与谐音字组成。“纲”是网的纲绳,千万个目系于一纲;“纪”是治丝,把散丝的头绪整理出来为“纪”;“经”是织物的纵线,可引申为道路、规范;“系”为丝所连缀的同类事物,以及内部联系组成的整体,与“系统”没有区别。我们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两千年之隔,纲纪、经、系统,名称虽有不同,而实质则一。我们可不可以确认伤寒六经系统,是受阴阳五行的启示而推演出来的呢?

  我再以阴阳五行与伤寒六经系统的内在联系展现给大家看:张仲景开宗明义,首先把伤寒中风同类疾病分为阴、阳两个系统:“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无形的动力是阳;有形的器质是阴。阴阳合德,一动一静,是生命过程。阴阳离决,有静无动,是生命灭亡。这是生命生死中的阴阳。那么生命过程中的阴阳是怎样的呢?生命过程中阴阳是均势平衡,也就是动态平衡。

  我们可以可设定一个阴阳正(+)、负(-)值。 “+”为阳性值,表示机体的自主性运动在正常值。自主性运动是一切生命机能的动力,自主性运动在正常值中,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等都在正常运动之中;如果自主性运动在“-”值状态,那么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运动都会出现动力不足,整体处于阴性状态;所谓“病发于阳”,便是病发生在“+”阳性值中,机体的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处于正常状态;如果病发生在“-”阴性值中,机体自主性运动量不足,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都处于低落。同样一个病,发生于这两种机体状态中,病理、治法与方药都是截然不同的。而确认病发于阴性值与阳性值的根据,是发于机体内部的一条信息,即发热恶寒与无热恶寒。这个信息证明了什么?为什么是病发于阳或发于阴的根据呢?

  2、阴阳五行:排异性之推演

  这要从病理说起,伤寒、中风是生物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的排异性反应。在排异性反应中,无论是排汗、排便、排脓、排血,任何一个排异通路,都必须是有关的器官、组织自主性运动做出超常量的运动,才能把致病物排出体外。例如排异反应趋势向体表排汗,必须提高体温、提高血压、提高周围血管供血量,让微血管充血,以开放汗腺。在这个排异过程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发热”,发热恶寒是在提高体温中肌组织颤抖而发生的感觉,但体温是超常的发热。

  “发热恶寒”这条病理信息,最能表现人体的自主性运动与排异性能力在正常值,病是发于阳性病理过程中,因而“发热恶寒”是阳性病理的定性标准。

  在《伤寒论》中,阳性病是一个系统,又根据排异反应出现的病理部位不同而分为太阳、阳明、少阳三个子系统。太阳经排异反应趋势向“表”;阳明经排异反应趋势在“里”,或向上越,或向下夺;少阳经病在“气机”部位排异反应发生障碍。

  在太阳经系统,分有汗与无汗两种病势。有汗病势二十一例,无汗病势四例,共二十五例。太阳经系统中有汗病势类与无汗病势类所有个例,都具有太阳经自主运动正常值,排异反应向“表”的共同病理特征,而又各具独有的个性病理特征。但都是以脉、症、病情等病理信息所表明的,都因其排异趋向而用汗法。

  阳明经病理系统排异反应在胃肠,张仲景称“里”。排异反应趋向上越(吐)与下夺(排大便)两种。对上越者,因其趋向用涌吐法;对下夺者,因其势而用攻下法。吐法、下法是对阳明病的一般病势而言,又根据各自不同的个性病症而有不同的下法,在下法中有“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 四个不同等级。阳明病所有个例,也就是以脉、症、病情,与自觉、他觉的病理信息表明的。张仲景所谓“辨脉症”,实际便是病理信息的处理程序。

  少阳经病理系统在“气机”,排异反应因气机调节失常而受到障碍。少阳系统病势有四类:气机调节失常是其一;因调节失常而障碍排异反应排汗是其二;因气机失调而障碍排异反应排除胃肠热结是其三;因气机失调大便燥结障碍排异反应排便是其四。

  3、阴阳五行:自主性之推演

  以上是阳性病系统中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有若干个例,以下我们看阴性病理系统。

  阴性病理系统与阳性病理系统相反。阴性病是自主性运动在负值状况,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能力无能做出有效的反应。为生物病源体侵入人体后,共生性与排异性反应不能动员相关器官组织以增强代谢的形式排除异己,集中表现就是不能提高体温发热,而出现体温低落的恶寒,所以“无热恶寒”是阴性病的定性标准。在阴性病系统中,与阳性病相对,也是表、里、气机三个病理反应的区阈。不过,阳性病是病理反应区阈不同而排异方式不同;而阴性病则是在表、里、气机三个病阈中组织器官自主性运动能力衰弱,不能维持正常基础代谢,因不同病阈、不同的组织器官出现自主性运动衰弱而已,以下分别介绍。

  少阴病系统,脉沉细,体温低落,身寒,但欲寐,是心功能衰弱、外周循环不足,这表明循环系统自主性运动在负值状况,这个病是以“回阳法”治疗。“回阳” 的含义,就是恢复失去的动力。少阴病过程中有七个不同的个例(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附子汤、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少阴病因阳回发热汗出而病解除。这就是自主性运动值升高,排异性能力回复正常,排除了病原物质而病愈。

  太阴系统脉弱,弱象是沉微细无力,表明血压降低,循环血流量与动力俱呈现负值,而且腹满时疼,下利清谷,食不下而吐;体温降低,明显的自主性运动降低,循环动力与胃肠消化功能、代谢功能都在低值的状况,这种状态中,排异性能力几乎出现零值。太阴病与少阴病以及厥阴病,其共同的性质就是自主性运动能量过低 ——少阴在循环与周围组织;太阴在循环与胃肠器官;而厥阴病,是自主性运动能力降低出现于气机官能。厥阴病系统,问题复杂,需从头说起。

  关于厥阴病,章太炎先生说:“厥阴病乃千古疑案。”为什么说是疑案呢?因为自宋代至今,可以看到的《伤寒论》版本,在厥阴篇只有提纲一条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而下面既无理法,也无方药,也就是提纲之下没有切实的内容。因此,自宋成无已注释《伤寒论》以来,历金、元、明、清诸代,众多医学家对伤寒论厥阴病议论甚多。说法之一,张仲景也是有局限的,消渴病今天还是医学界没能解决的难题,一千多年以前不能出治法是很自然的事;说法之二,《伤寒杂病论》成书一百多年后,经王叔和整理而行世,建安至晋大约百年,而战祸频仍,更加水、火、虫蛀之灾,对于竹木简书很难保存完好,《伤寒杂病论》中多有佚失,厥阴病篇应是因这些灾难而散失。上述这两种说法,不必分证是非,重要的是将佚失者找回来,实缺者,可补上。但已经寻找千年,仍无消息,还是补起来便宜。怎么补?缺少什么补什么。缺少了什么呢?缺少了厥阴病的理法方药!

  4、阴阳五行自主性推演:厥阴病补缺.-?

  什么是厥阴?什么是厥阴病?厥阴病怎样治法?什么方药?

  厥阴是张仲景以阴阳消长的关系来说明伤寒六经病的病理关系,并以它来命名。阴阳是对立存在的,没有孤阴、孤阳。但阴阳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是消长变化。阳长阴消,阳极生阴,阴长阳消,阴极阳生,循环往复,无始无终。厥阴表示厥气盛极而阳气开始增长,所以厥阴与少阳对立存在。在《伤寒论》六经系统中,太阳与少阴是在“ 表”病阈中,阳性过程称太阳,阴性过程称少阴;阳明与太阴是“里”病阈中,阳性过程称阳明,阴性过程称太阴;而在气机病阈中,阳性过程是少阳病,阴性过程为厥阴病。这就是说,气机这个区阈的病,自主性运动能力在正常值为少阳,自主性运动能力在负值为厥阴。这便理出来一个头绪:少阳气机病的阴性过程便是厥阴病。

  张仲景在厥阴提纲中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这是说的什么病?“消渴”应是糖尿病与尿崩症;“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应是强心悸与心绞痛、心肌坏死。这似乎透露出一点线索:糖尿病与尿崩症都是内分泌病。糖尿病总是合并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这是很清楚的。内分泌紊乱必然导致代谢障碍,先发生糖尿病,后出现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或先发生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而后出现高血糖者,临床中均属常见。到这里,厥阴病已经初步定位——分泌与代谢病阈。

  我们可以与少阳病的病阈核对一下,看是不是同病阈。病阈是发生病理反应的实体是器官组织。张仲景说,太阳病在“表”,阳明病在“里”,而少阳病则没有指出一个实体病位,我们只好从少阳病的脉症中寻求其病理部位。

  六经提纲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口苦咽干目眩”是出于什么部位?

  “口苦”是胆汁代谢障碍,胆汁溢于肝循环,进入体循环,在舌组织循环中而产生的苦味;“咽干”,是口腔唾液腺分泌失调,稀薄的唾液腺分泌减少,而感到口咽干;

  粘稠唾液分泌增加,粘稠唾液中含粘蛋白,所以容易附者在舌上形成白苔,这就是少阳病“舌上白苔者”的形成原因;

  “目眩”一症考虑是眼血管收缩,以及瞳孔散大所致。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以及脉弦细,都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调节失常关系直接。交感神经活动使内脏与外周血管收缩,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抑制胆囊收缩,使瞳孔散大,促进糖原酵解;副交感经运动则相反,使血管舒张,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促进胃液、胰液、胰岛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瞳孔缩小……

  说到这里,少阳与厥阴的共同病位已经分明,口苦、咽干、目弦、脉弦细、舌上白苔,以及其他少阳病症(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往来寒热、胸胁苦懑)与厥阴病的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同出于分泌调节机制。

  内分泌与外分泌是相连接的,分泌与代谢也是相连接的。这些都是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调节失常所致:副交感神经自主性活动降低,交感神经失去制约。如果在有“往来寒热”时,可认为在少阳过程中;如无发热,出现消渴,或出现心中疼或心悸或饥不欲食,可认为入厥阴过程。

  中医对少阳称“生发之气”,并以三焦为体。《难经》三十八难称三焦“主持诸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例“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中说:“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

  作相火之用的三焦,在中医临床中,一向被认为是少阳气机,而相火被认为生命之火。或换个话说,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交感、副交感神经、运动与分泌,代谢等都属于三焦气机的一部分功用。三焦气机作为少阳与厥阴的病理部位,从形式、内容都是相契合的。

  下面我们谈治法与方药。

  我们不妨把厥阴病直称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的一个案例,这样说起来方便些。

  在中医的理论中,糖尿病发生于厥阴病理过程中,是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低于正常值而出现的营养代谢调节机能障碍。在少阴病表阳虚,以附子、人参助其自主性运动称助阳;在太阴病在里,以附子、干姜回其阳;而厥阴病在气机,用什么药来强化三焦气机的自主性活动呢?

  这不是个新问题,这是前人已经重复做过,并且说了二三千年的问题。张仲景对少阴与太阴用助阳、回阳的附子、人参、干姜等药重振了自主性运动,正是我们的思路,即治愈糖尿病的思维。张仲景在治疗少阴病时,对循环濒于衰竭(张仲景称亡阳)的情况,就是用“回阳”法起死回生的。当然,少阴、太阴与厥阴是同理不同法、同法不同药的,既是相同的病性,又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可从少阴、太阴病中受到启发。

  我们重述一下阴阳的关系:“阳动阴静”,“阳生阴长 ”,“阴阳互根”。阳为运动,运动不足为阳虚,阳虚则阴不足,阴不足又导致能量缺少,这是阳生阴长的关系,也是阴阳互根的关系。以糖尿病说,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严重不足,造成营气缺乏、卫气不足、上焦纳入、中焦运化、下焦排出的一片混乱,神疲体倦,并发症状逐日增多,这是从宏观上看三焦气机的阳虚势态。

  从微观上看,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分泌至关重要。胰岛组织分泌两种激素,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分泌降糖激素;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分泌升糖激素。这就使血糖调节在一个动态平衡之间。而糖与脂肪、蛋白三大营养物质之间在分解、合成、转化、利用、贮存这个生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个调节机制,并且是根据生命活动的需要来调节的,稳定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范围。每一个器官、组织的分泌,激素也好,生化酶也好,都是在运动中产生的,这些物质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由物质转化而来的。

  这些器官、组织的运动是从哪里来的呢?前面已经说过,是副交感神经活动促进胃肠运动,促进胃液、肠液、胰液、胰岛素的分泌。是什么东西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呢?这在微观世界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我们只好说:自主性。生命中组织器官产生了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需要什么,产生什么;需要多少,产生多少;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产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又非常有序,而且是动态的自主运动、自主控制、自主调节的生命化学程序。治疗糖尿病的理法药物,就在于如何恢复上述这个生命化学程序的自主性活动。

  让我们回到宏观中去。微观世界中所表明的,与宏观世界中所认识的,是相似的。我们已经知道,治疗糖尿病只能强化三焦气机的自主性运动。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同时补以高能量的营养物质,以期达到“阳生阴长”、自主调节的生化程序,恢复其均势平衡的生态秩序。

  什么药物强化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呢?什么药物可作为三焦气机自主性运动所需的能量呢?

  我们是幸运的,先辈们在三千年中给我们留下大量的医药遗产。至今能看到的“本草”三十多种,方书三百五十多部,中药一千八九百味,而且大多是在千百年的临床中无数次实践验证过来的。在这个宝库里,何求不得!我在补元气、健脾气、滋肝补肾的思路中组成“天和强生合剂”,已经过六年的临床验证,中医学中一扇未曾启动的门为我大开。我看到,厥阴病系统中远不止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而是更多更多的内源性疾病。

  我去年在浙江大学医院临床中治疗糖尿病,其并发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先后痊愈了,这是糖尿病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合并案例,治疗原发的高血压、冠心病,结果相同。而且在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冠心病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并发性疾病,或非并发疾病,都在“天和强生合剂”治疗中先后消失,诸如脂肪肝、萎缩性胃炎、溃疡不愈合、口腔溃疡、慢性咽炎、内外痔、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混浊、便秘、失禁、前列腺肥大、肾功能不全、阳痿、阴冷、肢疼肢麻、风湿痛、颜面黑斑、老人斑、器官组织间囊肿、鼻息肉、脂肪瘤(其中一例是扁桃腺肿瘤),以及所谓更年期综合症、干燥综合症……而且,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入“天和强生合剂”治疗中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一切都趋向平衡。比如,先是大、小便通畅,多食与不欲食,血压高低,血脂、血糖逐渐平衡,心率快与慢,体重超标准肥胖者与体重不足消瘦者趋向平衡;面部逐渐出现红润,光洁颜色,老年斑逐渐浅淡,直至消失……

  我写到这里,已足以说明厥阴病系统的空缺不再是中医的缺憾。“天和强生合剂”所治疗的疾病,远不止上述所列出的二十几个。我断定,在今后的临床中,会有许多疾病补入厥阴系统中来,包括肿瘤。

  我说的是阴阳五行的启示与推演,用阴阳五行剖析了伤寒六经,而且补足了厥阴系统应有的内容。以“自主性调节”为法治愈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二十多个功能性疾病;发明了“天和强生合剂”生态同步疗法。感谢我们的先祖给了我阴阳五行智慧。敬告我的同胞们,中医不会叫您失望,一定会在这太平盛世复兴发展繁荣。

  以上便是我对关心“阴阳五行”与中医的先生们的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