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 > 周易算命 > 《易经证释》第40章 离卦

《易经证释》第40章 离卦

2023-03-29 11:13:43

离卦。离上离下。

孔子《宣圣讲义》

离卦大义。已见坎卦讲义中。离坎原相须成用。一上一下。如人心与肾。其功用相通。不可阙一。故传曰离上而坎下也。在后天生化。陰陽必调协。水火必相济。非如先天孤立。而乾坤至此。乃易以离坎。离卦二陽一陰。陰在陽中。重为四陽二陰。陰居正位。与坎恰相对。化而分之。一乾一坤。交而合之。一既济一未济。乾坤居全易之首。既未济居全易之终。而离坎介其中。为全体锁钥。全易枢机。故有天地。即有日月水火。有乾坤。即有坎离。离坎在后天。固代乾坤。而其用亦等乾坤也。离四陽分列。中夹二陰。而陽在中爻。以主持全体。与坎相反。故坎同于坤。而离同于乾。盖取三四两爻也。三四为人爻。则离坎之同乾坤。当由人道言之也。人在天地中。上下承天履地。正本诸离坎之用。以立人道也。离犹仁也。坎犹义也。仁义内外。互为其根。仁见于外。而根于性。义发于心。而辨于事。此一上一下。互成其妙用也。离以中爻皆陽。刚见中爻。是为光明。坎则以中柔。而为润泽。日之与月。水之与火。互为照耀。互相蒸化。即离坎二卦之合德也。而人道见焉。是人道达于离坎。人生基于离坎。而互成其用。离以光明而照临于下。坎以润泽而化腾于上。如天日之温和。云雨之灌溉。万物以生以育。以长以成。此天地生化之功。藉离坎以致之。而人身生育之道。亦依离坎以达之。故道者言修。必假离坎以为言。而卫生保命。亦必赖离坎互济。以收其效。以离象心。坎象肾。人人固有者也。而易则由此以明生化之原。天地之道。日月之功。陰陽之和。水火之济。皆以此二卦往来。昭其奥。发其蕴。而示诸天下矣。故坎后继之以离。明其为往复之道。终必有始者也。

离卦中互兑巽。泽风大过。反之则为中孚。以风与火易动。而相遇易燃。泽本水。与火相制。而离火之用。必有需于风与水。风助其势。水限其力。相违相成。而后大用着焉。故用之当。则可致中孚之功。用之太过。则将类大过之弊。此用离者所当知也。由爻辞中吉凶互见。亦可知用之必有道矣。水火皆能利物。亦能害物。得乎中和。则见其利。太过不及。则受其害。此离与坎。虽代乾坤。其用则有异。以既交合后。非纯一者可比。离取其光明而不过。坎取其陰险而得中。故二陰在中。乃制离于中行。二陽得正。足脱坎于险陷。其道一也。唯至中乃至道。过与不及。皆非道也。他物尚然。况离坎乎。离坎在天地为生化之原。在人为生存之根。在物为生育之门。固无时可离者也。因其不可离。而名曰离。足见命名之义。要人知勿过。而守其分耳。离之用。即合于坎而为往来。与坎之用。在于得离而致平协。皆泰所谓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之意。唯离能合。因离乃有合。譬之男女。固以离而合。而后成夫妇。生者取诸别类。化者从于异种。而后生化以繁。发育以健。男女以异姓为夫妇。则子孙盛昌。果木以异类接根苗。则花实茂盛。此皆离而后合之久。而卦象两陽中分。中爻反连。正此道也。

离坎皆八卦中正位卦。在先天离居三位。坎居六位。东西相对。如日与月。而后天移离居南。坎居北。变为上下相对。乃水火相射之象。在先天水火各东西。故不相射。在后天水火互升降。则宜相调。此周易离坎相继。以明其用。离虽在上。而异乎先天之乾。以上仍下也。上为位。下为德。与坎正配。故诸卦离在上。则其德不全。以火性炎上。愈上愈炎。不成其用矣。如既济离反在下。以与坎易位。易则德用以明。功业以大。前于坎卦已述及此义。今更指明。使读者知离坎不相离。而在后天。陰与陽。水与火。不偏重也。离四陽二陰。陰得位乘时。以见日光必下照。火必内伏。方成其大用。若反之。不独无用。且有害也。今周易序卦。先坎后离。亦含此义。上下卦分为二陽一陰。有如人之双目。中藏瞳子。即坎之元精。坎得坤元之精。而予离以为明。如人之目。得肾中之精。以为瞳人。而发光明。其象正同。然瞳人生于肾。根于下。而神藏于心。出于瞳。是心交肾而后有明。亦犹离交坎而为明也。离本代乾。而为坤体。为其陰也。陰以为体。陽以为用。其光明不因二陽。而在一陰。然非二陽之相协。亦不能成其用也。陽本乎乾刚之德。而坤柔以丽焉。此光明之所来。亦后天生化之大则也。若先天则唯纯陽为光明。故道者不复假目以为视。而明澈一切。以其非后天之器。乃依先天之道也。修者调离合坎。化而为乾坤。一而还于纯陽。乃不用目而自明。若吾人则赖目以明。则离之象也。故后天唯离称光明。而取象于日与火也。

离之命名。固取离合之义。而离字从隹。以其象鸟也。犹坎字之欠象鱼也。鸟飞于天。鱼潜于渊。升沈上下。各异其用焉。故离用取升腾。而必下达。坎用本沈伏。而必上达。一上一下。迭为宾主。此天地间陰陽离合之大例也。左右者。升降之道。内外者。来往之门。离在先天居左。后天则升而上。坎在先天居右。后天则降而下。离以陽从陰。则由外而内。坎以陰向陽。则由内而外。故离坎之体用。包举天地间一切陰陽之德用。而先见于水火日月焉。吾人苟求之心与肾。气与血。往复之道。吐纳之方。何非取象离与坎。而成全体陰陽消长之机。是以气根于肾。血统于心。陰体而用陽。陽体而德陰。一上一下。合为太极之象。此人身亦小天地。而包全易卦象。仍以离坎主其中府也。修道之士。外而呼吸。内而运转。循乎经络。达于皮毛。精则神明。粗则骨肉。皆以心肾分掌其事。合化其道。以调和五藏。协济百体。而后性命以全。神形以健。遵乎天。则返于太虚。率乎人。则流诸化冶。此皆就离坎相应成用。陰陽相交成德之所致也。顾求天下之远者大者哉。故道家求己。以卦取诸身。圣人用世。以卦推诸天下。无不同也。无不合也。学者苟通二卦之德用。则将无往而不适宜。岂徒诂易已哉。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离彖辞也。离出于坤而成于乾。以女代父。而居先天乾位。然非乾也。故四德有其三。而不称元。且以利贞在亨先。明后天之日。其德用必自地上显。而独施于万物。与人道之体坤。其义正同。盖离虽代乾。而非先天天道。天以日明。为将着其用于物也。故先利贞而后亨。亦以离之出乎坤也。陰以陽用。陽以陰用。此天地定例。牛坤象也。牝陰也。离乾之代也。陽也。坤称利牝马之贞。以取利乾而成其用也。马为乾象。而坤用之。牛为坤象。而离用之。离原异乾。故称牝。若乾则为牡牛矣。乾用牡牛。坤有牝马。恰相对也。离以出乎坤。成乎乾。乃称牝牛。而得畜之也。以离代乾。主天下生化之原。故有三德而占吉也。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彖辞之义也。离为火。而明于天。以其在天空也。故有附丽之义。谓附丽于天也。若就德用言。则又附丽于地及诸物也。而一切有名有形者。皆托日之光明以生以化。是物又附丽于日也。以日为天下中枢。近若地上诸人物。远若各宿。未有不附丽于日。以生存变动者也。是日为一切所丽。而又自丽于天地。故离为丽。明其虽离而不脱也。如地球也。诸行星也。及天地间万象也。皆自分离。而仍相属。若有为之牵系者。则皆日之力也。亦即离丽之义所昭着也。或以丽为言其光明。发为华美之色。朱绚之文。故称丽。是亦一义也。然本义则以附属为当。不过丽之真解。虽若附属。实相分离。正如天与日也。日虽属天。而与天接。其动止也。乃与天异。故名离。而义则丽。正以其离而后称丽。若原一体。固无所丽也。离出于坤。而成于乾。上丽于天。下丽于地。天其体也。地其用也。此丽之所指。不限于天空也。譬诸日之光热。必藉物而后见。腾空者不觉也。登高者反见其寒。是因所丽不足。则其用不显之一证也。以卦言。四陽二陰。亦交相丽。而陽为主。故曰柔丽乎中正。以陰在正位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此人共见共知者也。而所要者。非徒丽之贵。必因丽以成其德用。如日之丽天。谷物之丽土。皆因以成其生化之德。竟其长育之功也。此卦以柔丽乎中正。明其为日之象。而以重明得位。足以化成天下。是离之所贵。以丽而竟其德用。不独托其一身已也。又不独施于一时一地已也。必化成天下。使被其德者。无物不生。接其用者。无物不化。然后充乎离之丽。而协于代乾之位。为后天生化之主也。故称为亨。言其通乎一切。无不宜。无不利也。凡称亨者。皆如此义。离之为亨。尤最着也。坤虽行地无疆。而止于地。地以外莫之及也。离则达乎天。上下无不至也。此所以为大亨也。因柔之得丽乎中正。以天之位。行地之德。则譬如养家畜者。有牝牛之孳息。而一家得其用矣。古以农耕为本。牝牛者农耕所贵。乃取为喻。非限于牝牛也。而既协牝牛之吉。是已应坤德之全。其利固已溥矣。吾人不必求其利及于地以外者。苟尽地之利。则人所资于日者。亦已足矣。此易辞但云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子《宣圣讲义》

此离卦象辞也。离为陽光之主。即本乾大明终始之德。而为天下之明。明以日月为最大。传曰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又曰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曰日月之道。贞明者也。是明生于日月。而日尤为其主宰焉。月之明亦取于日耳。离象日。故以明称。明两者。以重离言。犹坎称重险也。险重为坎。明两作离。皆以六画卦言。三画则无重两之称。离以三陽含一陰。如人之目。天有日月。人有双目。是皆离明之象。六画卦为后天卦。实本后天奇偶相生之例。一陰一陽之道所成。此离之明以两。如坎之险以重也。日月相推。为天之明。即离之用。是以比人之合。日月合明。而后离之体用俱备。故曰明两作离。天道为人道之本。日月明于天下。天道也。而大人则以其德教。继日月以明照于四方。是德教之明。乃人道也。称大人者。义已见前。以君子在位。德位并至者也。盖德与位有一未至。不足以行其德教。不足以显其光华。即不克以继日月之明照也。继字大有意义。人天之合。原法于地之承天。坤之承乾。离本出于坤。而德用成于乾。亦体坤顺承之义。离以日照于天下。月乃承其光以明于夜。是月亦体坤顺承之功。皆继也。传曰日往则月来。一往一来。乃谓之继。如同出一时一地。非继也。坤继乎乾。月继乎日。而人法之。以继乎天。是离为天之明。而大人德教乃继之以成人之明。此所谓明照四方者。实与日月同功。即所谓与日月合其明者。大哉明乎。非大人之德教。曷足以称之乎。故日月有明。而天地不暗。大人有德教。而众庶不愚。此固本于天生化之道。亦法乎离之代乾大明终始者也。日月悠久。大人之德教。亦永传不绝。而后人世文明。与天地光明。亘万古而无息焉。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离初九爻辞也。离居先天乾位。而与坎对。合言之。天与火同一位。故离卦含有天火同人之象。又以先天之坎。后天为兑位。且离卦四陽二陰。陽多于陰。包陰在内。有类于天泽履。而初九陽在下。如人之履。故爻辞称履。错然杂遝之象。言取于同人之义。履至杂遝相交错。意即朋来甚多也。宾主交错。履舄杂陈。古者宾至。履舄脱于户外。虽未见其人。观其履交错。已可知室中之众。故曰履错然。明其来者众矣。离本附丽。来者亦相率而至。又离有光明。招致者广。朋众咸集。如同人也。宾来既众。易招尤愆。然苟取履之义。以礼敬之。则仍免咎。盖离本乾大生之德。好生为心。所虑不节之以礼。则易为小人所乘。如以敬处之。则自无咎。此同人履二卦初九。皆占无咎。明其仁而有礼。则肾愚善恶无不化之。正大人德教继明之始。亦即离丽光明之初。而为天下文明之基础也。文明必有众。必善抚其下。必广纳其民于轨物之中。非为一人谋也。是以初九有取于同人与履之通义。而见履错相敬之无咎矣。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离初九在下。而以陽翕群陰。如人之履地。而有交错之象。爻辞称为履错然。盖取象如此。非真必履舄交错。故用然字。与若字如字一义。既有交错之象。自易生狎昵之弊。既多往来之地。自易招是非之时。则唯有持之以敬。而后免于咎。咎即指狎侮是非之所生祸害。小人最不能免。君子戒于几先。乃能以敬辟咎。此明离之初九。虽接于陰。而不见侮。实有其缉熙光明之道。则所谓敬是也。敬于外。必诚于内。诚于中。必明于物。苟敬矣。则虽在下不辱。处孤不困。困辱既免。更何咎戾乎。是因履错而先敬。乃足以辟咎于无形。辟止也。除也。不独避免已耳。离以光明为德。附丽为用。光明易污。附丽易陷。此初九之咎。固理数不易免者。而人道则本其光明之性。坚其附丽之心。不使尘障有蔽于外。不因托庇有累于中。则唯敬于其群。交之以礼。此即本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之道。而克长保其生化之德。永协其水火之用也。譬之于火。一火势孤。不胜众水。则何以成蒸腾之功。而收调剂之效哉。此初九一陽在下。处地不易。免咎斯难。有如正人士子。涉足狎邪。置身徒卒。其不为所侮辱及牵累者鲜矣。故爻辞以敬为训。而明人道之能济时。亦以离有日月光明之德。自克以敬保其功用也。

六二。黄离。元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离六二爻辞也。离卦以二五两爻。陰得中位。明其原出于坤。是以在六二取坤之德。而称黄离。犹曰离合坤德而成用也。黄为坤之色。在坤卦六五曰黄裳元吉。此称黄离元吉。正相表里。六五在外卦。故曰黄裳。此以在内卦。故曰黄离。离本陽之用在上。其象为日与火。因所象者众。不及徧举。乃称黄离。犹曰黄日也。凡属离而为六二者。皆黄离也。以离又为丽与明。亦可自为黄丽或黄明也。因黄为色。离则其物之代名。如曰黄丽。即以黄丽于物之意。如曰黄明。即以明而色黄也。不可执离卦之名。谓为离之黄也。然黄离之称。正以离六二得坤之用。亦即乾坤同道。天地合德之意。盖离代乾。为天道所寄。而黄则坤也。地之色也。天地合德。即生化之根。万有之宰。至是而离道以全。离用以成。而天地生化之功以着。而水火既济之效以明。故占元吉。言其无不吉也。以日之大用在于生化。而生化必藉地而后见。万物皆托于地故也。六二以日光下照大地。日色黄明。则地上所有。无不被其光热。育为生成。正如春日。天气初和。万物生长。乃以地而得日之光热。而蒸化而发育也。此其为吉。非一方一时之宜。故称元吉。明其遇此者无不吉也。以日下照及地。其光中天。无不普照。其气温和。无不化育。虽微如虫介。贱如草木。皆欣欣然向荣。以遂其生。成其化。此其为吉。蔑以加矣。是六二元吉。恰与坤六五同。坤六五以顺承天。而成其代终之功。离六二以柔体坤。而达其大生之德。皆取天地合德之义。有如泰卦之象也。正月为天地交泰。而成之者离日也。日德及地。万类同孳。证之春和化育之象。即可见其占元吉之有由也。天德好生。日虽兼生杀之用。而在春则唯生。以其德用及于坤地也。若至秋冬。离地日远。则反生为杀。此黄离元吉。必在六二也。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凡卦爻位以二五为中正。而称中道者。必因二五爻之陰与陽相得。刚与柔相协。而后副此义。如前之蛊卦。后之解与夬。皆于九二爻有得中道之语。以此三卦九二以陽得中。能与陰协耳。离之六二以陰得中。与上下之陽相协。亦称中道。后如既济。亦因下卦为离。六二得中位。爻辞亦称为以中道也。可见中道必因二爻之位。且必因陰陽之孚。在诸卦以九二见称者多。唯离则以六二称。是以陰正位。唯离克孚于坤也。既济之六二。亦由离称。离虽为日。必因地以见其用。故德比于坤。坤以六五称黄裳元吉。释为位正中。此以六二称黄离元吉。释为得中道。此正可相互证明。地道上行。以顺承乾。而用见于六五。日道下临。以昭明于地。而体用坤。故用见于六二。一上一下。足见天地之交。生化之成。实在于离与坤之交用也。坤如不上承。则失其厚载之德。离如不下照。则失其光明之功。此离六二有元吉之占。而释文称其为得中道也。夫中者无偏。以高济卑。以多益寡。使之两均。方谓之中。离本位高。若不下济。本陽盛。若不就正于陰。是不中也。今六二以陰得时。以下得位。故称中道。由此可知人之心必下交于肾。火必下藏于水。以其升而降之。强而弱之。方剂于平。而孚于中道。此固修持要诀。亦天下至宜至正之理数也。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孔子《宣圣讲义》

此离九三爻辞也。离九三有类于乾九三。亦重刚失中之象。刚过必折。故比于日中则昃。离象日。日过中天。则偏于西。其光遂短。所照及者。地固渐狭。时亦难长。则当此爻之占。有不可久持之象。鼓缶而歌。与大耋之嗟。一歌一嗟。一喜一哀。皆由不得中和。则有所偏也。辞言不歌则嗟。不及时行乐。则悲生迟暮。正如夕陽固好。易近黄昏。留恋斜晖。必自珍重。果逡巡失时。则徒伤老大。岁不我与。时不再来。则大耋之嗟。必相随而至。故占凶。此爻辞意在警人勿自失时。善惜余光。虽土缶村野之乐。亦可聊以自娱。诗曰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转瞬白头。更何为哉。故二语相连。有不可稍纵之势。诚以日之既昃。虽有光明。为时甚暂。不得不自警惕也。亦因乾九三朝乾夕惕之训。幸而免咎。今离则异是。更不自惕。其凶且至。实以时之所限。有不得不观于日景。而怀及耄耋之衰颓耳。或谓大耋之嗟。指有伤亡。亦应赅之义。然非爻辞本义也。爻辞以重刚不中。易致衰老。如日之过中遂昃。易致昏暗。因象立辞。并非谓九三有杀伤之道。故上句鼓缶而歌。促人及时自适。亦即勉人早日励德。无使空悲迟暮。而用一不字一则字。明其不如此。便如彼。英才豪士。不及时立德立功。一至暮年。将何为乎。此因离以光明为用。爱惜余光。为君子终始所志。故爻辞取以寓劝戒。亦正本坤卦履霜坚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之语。可见离之用。无不兼取乾坤也。

《宗主附注》

九三爻以日昃之离为喻。说者疑之。谓九三爻正在卦中。何以象日之昃。不知卦分内外。六爻仍分为二。以三画乃卦本象。三四皆非中。此乾卦九三九四。皆有重刚失中之语。以三为内卦之终。四为外卦之始。离九三亦因其为内卦终位。比之日昃。终则有始。四爻又如初爻矣。而四却非初爻之比。以不得其立足处。浮于半空。易遭倾跌。故乾九四爻曰或跃在渊。即由高而下坠也。九三以将终而非终。又与上爻之大终不同。故称曰昃。而非昏晚。以见此乃欲终之际。非果终也。爻辞勉其早自奋励。及时求乐。乐者生之表。有生必乐。有乐必生。生而不乐。是生之不久。乐而不生。是乐之不真。故爻辞以鼓缶而歌。明其乐之出于天性。不假做作。如农樵之山歌。童稚之戏舞。至情流露。不自觉也。然日昃不可久持。放歌一时。非能日日为之。此大耋之嗟。继歌乐而至矣。耋为老至二字。唯圣人不伤其年之高。时之暮。故夫子自称不知老之将至。则可见延年有道。乐生无穷。实异乎常人。常人不能及此。则大耋不堪其嗟叹。在壮年不知可乐。暮岁必加其忧。事业未成。德名不立。则徒悲老大。抑何益哉。此君子鉴于九三。而自朝乾夕惕也。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九三爻象日之昃。虽明不久。与大过九五枯杨生华之象。有相似处。彼曰何可长也。此曰何可久也。皆由生机之所限。虽一时光荣。不克长久。此数定于天。而人道则宜以德济时。以道挽数。故象辞称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即言天之不明。人乃继之。日之不明。月乃继之。继之不绝。而明以永。天地人为三才。此时始见人道之大。譬之一室。天晚则悬灯以免其暗。此即人道济天之穷也。推而大之。德教所及。育为文明。礼义所加。发为光明。皆人之继明也。故德曰明德。唯诚则明。德以诚明。则天下无暗矣。此离九三之日昃。而勉人之有以继其明。以称乎明明德于天下之训也。古来圣贤。均抱此继明之志。是以德被无疆。而天下皆受其赐。此人文之所以承天文而齐光。人道之所以绍天道而俱至矣。故中庸颂至诚无息。而曰悠久无疆。以其克配天地而永明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孔子《宣圣讲义》

此离九四爻辞也。九四重刚失中。而濒于多惧之地。以外逼于六五。不得自伸。下比于九三。不觉自脱。刚过而易折。陽浮而易散。故爻辞占其如此。凡用如字。皆想像之辞。与若字同意。以九四有此象耳。不必有此事。所谓突如其来如。以其内外不协。客至而主不纳。亦犹需上爻有不速之客三人来相类。唯需上爻为陰。下与陽交。客虽不速。而主能敬之。故占终吉。此则以六五在上位。而不与陽协。陽虽自来而被阻。故辞称其突如其来。致遭焚死之祸。可见主客猜忌。不相容也。突如者。无缘而出之意。来如者。无故而至之意。焚如者。遇火之意。死如者。不复生之意。弃如者。不得屑顾之意。皆言其不洽不入。而无所惜。是绝情之意。以九四连九三而分内外终始。接六五而殊奇偶刚柔。有如竈突之火。忽焉上炎。既不成用。且为害也。则唯有速予扑灭。宁毁其竈。无所顾惜。卦象离为火。故取竈突火焚之喻。非果有灾也。火在竈。原有其功用。今随突而出。是反功为过。易需为不需。因用成害。变爱为不爱矣。皆指九四过刚。不得与陰协之意。天道有过不及。是谓失中。人欲齐之。唯有调剂之以适于中耳。爻称如字。亦足见天时虽穷。人事犹可为计。不必令其见于实践。与节卦之节若嗟若相类。九三之不与则句相应。皆明其有待于人之努力。非任天数之所至。而避免灾咎。仍宜本乾九三九四爻辞之训耳。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九四不与六五协。又不与六二亲。四二同功异位。中隔九三。乃成睽阂。虽比近六五。以五为正位。贵不可攀。与九三同为陽。而分内外上下之地。故皆不相容也。离为火。四为外卦之始。有类于地而非地。故喻以竈突出火。突字亦含悬起之义。平地忽出。凭空卒出曰突。又有逆袭之意。向前冲闯。与物忤逆曰突。言其事先不豫也。既突如而来。则其不易投洽可知。因其不洽。则遭拒斥可知。以火发而致焚如。被害而遭死如。抛掷不顾而成弃如。此固相因而至。未必一一如是也。故释文但称其无所容。明其两不相协。则所生之害。皆由无所容而来。善用时者。苟求其相容。则诸难皆可免矣。即火出于突。亦因竈之不容。器与物不协。所以有溃散之害。不独火也。而此言离。假火为喻。推之日之过热。亦足招致焚死之害。如暑月病卒死。即九四之象也。过犹不及。九三不及。乃比于日昃。九四太过。乃比于火焚。皆失中之害也。且九四与九三。上下皆火。正与竈突出火之象相似。读者不可拘泥一解。而忘其会通也。

《宗主附注》

离以九三九四重刚不中。一则与二不协。一则与五不容。遂变成中离之象。以离象如人双目。中有所隔。合而为明。三四正在隔间。故有不容不协之语。且离以二五正位。一内一外。皆为陰。本柔德以兼刚用。依中道以挈四方。此二五得位当时之功用。在能自卑以临人。自屈以伸众。若乖此义。则未有不离。离则为凶。丽则为吉。此卦名离。而义训丽。爻则吉凶互见也。在三爻以日昃之喻。言其势不可久。在四爻以突焚之喻。言其情不相容。皆以二五两陰间居其中。易使重刚受其牵累。而致离异也。故君子知重刚难任。则柔克以顺于正。知两陽之易离。则随陰以丽于中。彖辞曰柔丽乎中正故亨。因柔以行刚。则所行无不达。因刚以行刚。未有不折者。易重人道。必先明天道之变。而后得其应变之道。知时用之穷。而后得其济穷之方。此虽处三四而不离也。唯不知其变与穷。徒自用其刚。则欲不离难矣。故九三九四爻辞独占其凶。而六二六五则见其吉。岂非以柔克刚之大效乎。

《宏教附注》

离卦各爻以三四二爻为不吉。故爻辞占凶。因三四爻重刚失中。两不相协。虽以陽刚之德。而被陰所蔽。故三爻比之日昃耋嗟。四爻占其突来焚弃。可以知此时之不相容也。然九三日昃。已不可久待。九四无容。更不堪暂栖。物穷必变。数极必反。则昃日可使为朝陽。无容可使成大业。发乎困者。终止于通。前为凶者。后必迪吉。故至五爻而又易为吉占矣。卦名为离。本极迷离之致。而有别离之情。离义含丽。则包华丽之观。而具附丽之想。此错杂综伍。所必见之象也。日本光明。而其用反蒸水为云以自蔽。云本纷暗。而其德反化雨润物以达生。是其凶者转为吉也。昃者正以求其升于东。不容者正以求其翱翔于天下。则三四之顿挫。实以成二五之中正。学易者要先明六爻主用全在二五。唯离与坎更重此二位。为其代乾坤而主后天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离六五爻辞也。六五以柔居正位。为离上卦主位。陰柔履于大位。有代君之象。亦即代乾之象。离为中女。而代履乾父之位。是必有丧忧之际。正如昔时女后垂帘听政。必君主新丧之时。而非壮主当国之际也。此爻辞有出涕戚嗟语。出涕沱若。言其涕下多而滂沱也。戚嗟若。言其忧伤有吁嗟之声也。然爻象以有所忧丧。非必果有。故用二若字。与前四爻如字同意。如轻而若重。以其想像所得若然耳。然此忧丧。乃已过之事。国得主以正位。是转忧为喜。易丧以乐。故占吉。由人事言。失而复得。乱而复整。散而复聚。颓而复振之象也。虽哭泣不以哀称。忧伤不以苦鸣。以所得足偿所失。而或因祸以成福也。盖以六五得正位。柔得中正。其德足以及远。虽承九三九之后。分离破碎之余。而能振起以就于正。故占得吉以终。以成其光明。而可获上九之功勋也。陰既得丽于陽。后既得丽于主。是拨乱反治之日。爻辞以吉字断之。非无由也。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六五正位。即王公之位。而六五为陰。非真王公。故曰离王公。离字即有分离与附丽二义。一指离前之王公。一指丽于后之王公。以六五前后皆陽。前之王公。已遭焚死弃如之难。后之王公。方有出征获丑之功。六五以陰代履其位。既离前者。又丽后者。始终不失其位。以保其尊严。乃协六五吉占也。正如女后。虽丧前王。而辅嗣主以听政。是其贵仍王公之贵。非所自有。则其吉乃成后王之吉。非仅一人之庆。故释曰离王公也。陰无独尊。柔不孤行。必附于嗣主。而后见其德用。即离代乾之原旨。亦在附丽于地。而后见其功用。此与六二爻交相为用之意。六二爻辞称黄离元吉。六五称出涕沱若戚嗟若吉。皆以吉占。而六二在内。为陰正位。即坤正位。六五则非陰正位。而为乾正位。陰以代陽。坤以履乾。此所以为离王公之象也。先悲后喜。先忧后乐。陰者善于顺承。故以附丽王公而获吉也。凡易卦重在正位。六五位正而爻非。乃比于附丽王公。若易以九五。则真王公矣。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孔子《宣圣讲义》

此离上九爻辞也。上九居全卦之上。为明照下被之时。以六五正位王公。得以其时明德布政。而因上九一陽在上。乘刚用武。故有出征之象。有嘉折首。获匪其丑。乃用兵杀敌致果之象。嘉者可嘉。即喜庆之意。折犹获也。征讨有罪。歼厥渠魁。是武功已告成也。获匪其丑。丑类也。又小丑之意。既得其首。胁从罔治。则杀伐中兼施仁惠。是虽用武。不干于咎矣也。离以光明之象。譬之国家政刑并重。威德兼敷。而后国以文明。民以安乐。此光明之业。必兼资于文武也。且离日为陽刚之德所寄。其功用备生杀之权。譬之一年春生秋杀。莫非天道。莫非日之致用。春日初化。大地温和。万物同生。秋陽既烈。大地枯燥。万物同杀。是皆日为之也。上九当陽极之余。正秋杀之候。故王因之用兵。秋令虽肃杀。而天道好生。杀其太过。而恤其不足。故讨伐只加于魁首。而所缧絏者非尽其类也。此杀与生不悖。恩与威不违。宜其占无咎也。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征者正也。不正者讨之以使复于正。故用征伐。此天子之事也。凡邦国不废曲刑。不撤武备。为以罚其罪。诛不服。上九之征。正以丁三四爻离乱之余。各方有携贰之志。六五之王公。至此已得伸其天讨。张其挞伐。而能获其首恶。散其徒众。庶乎邦国以正。人民以安。此离上九爻辞。称其出征。释文指为以正邦也。辞虽取征讨为喻。究包括刑罚不善。逐斥不共而言。不过征伐为最大耳。明明德于天下。有教必有刑。有文事必有武备。杀之正以成其生。威之正以见其惠。此离日之功用。大人所效法也。

《宗主疏述》

离卦有文明之象。以四陽二陰交错匀整。上下正位皆陰。如人两目发为光明以视物。又如日火之光。照临万类。成为文采。日虽火球而有质。火虽燃体而有物。此物与质皆陰也。故后天无纯陽纯陰之物。必有所交错。以其多者称名。离多陽。故代乾之位。坎多陰。故代坤之位。实则皆具乾坤之德。备天地之道者也。唯水火之在后天有相容。其德用正相反。此则可代表陰陽之类。以别其升降之道。消长之时。而分为生化之功。燥湿之气。故水曰润下。火曰炎上。一上一下。其位乃定。一润一炎。其德乃明。此虽分别大凡。实亦少必从众。劣必随优之例。以陰少则宜服陽。陰得时则可率陽。此二者消长各有其所合也。离以陰少而升。以陰得正位而降。升则上履乾位。降则下同坤用。坎亦如是。时升则升。时降则降。一上一下。交致其用。故传曰离上而坎下也。明其上下恒相连相应。如日照水而蒸为云。遇冷而降为雨。此其例也。能明乎此。则明离坎大用。及后天陰陽生化之大则矣。

离与坎二卦。而致用则若一。以后天陰陽不孤立。刚柔不独行。故为用不相离。如水与火。昼与夜。缺一不可。若用坎必需离。用离必及坎。合而言之。一乾一坤而已。以离之中补坎则为坤。坎之中易离则为乾。分则自为陰陽。交则互成其用。故坎陰也。而代坤母。离陰也。而代乾父。由名义言。坎陷也。以陽陷陰中。如物之嵌入也。嵌音亦近坎。言如嵌物于他器内。深且陷也。离丽也。以陰丽于陽。如物之连附也。连音亦转离。言本为两离而相连附也。故名离。而义为丽。以陽实陰虚。离上下皆陽。中独为陰。是即陰连附于陽。虚连附于实之象。此义取附丽。而名为离。然离本以两陽相离为言。以中夹一陰。使之离也。而陰道虚。虽隔于中。仍无所障。是离而犹连也。坎以陰来陷陽。而成深入之象。离以陽来夹陰。而成附丽之形。此离之得称。亦可谓因陽之两离也。气断而复续。绝而又连。两陽之用。乃成光明之象。以互映也。如镜与烛。日与月。皆取相照。而见其明若不照。则不见矣。物之映日亦然。故日光凭物而明。若在太空。则不见其明。空中之明者。以有气体耳。而霞霓则因云以成文采。如映水波而生晶莹。皆与物互照也。离以两陽对射。相照一陰。故其明最着。而比于天日。天日之明。天下之大明也。唯乾称大明终始。而在后天唯离代之。故离明也。乃代乾元之光。而为生化之宰。虽体陰而用陽。其道则唯天日与火可象。此离取象于火。以在地上最发光者火也。火与日既有光明。复合温热。是其用犹如纯陽之乾。虽中夹一陰。不足以减其力。故各卦唯离能代乾。而居天位也。离虽为光明。为附丽。有和平之象。而以其为气过急。为道过激。如火如日。热力迫物。盛气陵人。故虽得用。不足以语于安吉也。盖天下之至安者。必先至平。至吉者。必先至中。离与坎皆非平非中。一在高而自崇傲。一在下而自深沉。一则骄矜刚愎。有不近人情。一则陰险诡诈。有不从天性。此坎以陷而终自缚。离以扬而终自散。皆失中道。而吉凶固异其占焉。唯二卦合同。则可底于中和。归于平等。是以圣人于坎离不独用。必求其协孚而相济也。故既济尚焉。传曰既济定也。言离坎既合。而德乃定。情乃平。用乃中。物乃安也。观夫人身性命同具。而不能独存。灵体同生。而不能偏育。养性必兼达命。充灵必兼育体。此即离坎既济之义。水火协调之道也。唯离在上。得势易。行道便。始有光明之象。正如人之心。为全身之宰。贵于他藏也。然心虽灵。不得肾以养之。遂易飞扬。自促其寿命。凡一切情欲。皆心之思有以发之也。故必法坎之沈潜。行坎之柔伏。方能强制其焰。按抑其锋。此佛经重在先降伏其心也。心字为倒火。宜下而不宜升。宜伏而不宜腾。为必得肾之溉润。而后如灯之得油。可以长明也。是离之明。必赖坎之润。画卦中二柔得位。其取象正如此。读者当深思之。

且离与坎一水一火。为后天生化之宰。万物之源。离出于坤。故两在中。坎出于乾。故两陽在内。以物言。水为流质。而变为气。是其属陽类。而(看不清。26左起7)在地。是其成于陰也。火为气体。而发于木石金类。皆固体。是其属陰类。而升于空。是其成于陽也。唯日亦然。日本有质。此为体陰之象。发为光热。是又成于陽之象。故离虽代乾。非纯陽也。日虽居空中。非竟丽于天也。时而天上。时而地下。虽位不移易。其光热则随时而异。盖陽主气。则无所不之。陰主质。则有其定位。此陰陽之别。以动静可见之也。离日主生化之原。故坎水亦必待其光而后成用。此代乾主大生之德。有异于他物也。

又曰离坎居上经之终。为后天之主。而六十四卦。以二卦为枢纽。上以承乾坤。明天地造化之次第。下以启咸恒。明人道继天之德用。而全易终于既未济。即离坎二卦交错之象。足见先天以乾坤主一切。后天则以离坎代之。离坎犹乾坤也。中男中女以代父母。分司家政。重离重坎以代乾坤。分任天道。此后天之离坎。有如天之日月。人之心肾。阙一不能为用。少一不能生存也。故于二卦要义所未详者。更为补述之。

坎离二卦。合而分之。乃一乾一坤。交而错之。乃一既济。一未济。此就卦象而见其用矣。坎以陽在中位。故九五一爻等于乾。离以陰居正位。故六二一爻同于坤。合之则乾坤正位。分之则坎离中位。此由二五两爻可见其用矣。离以陽包陰。而不侮陰。坎以陰包陽。而不狎陽。以陰陽得位乘时也。离以陰卦升而降。比于火与日。坎以陽卦下而上。比于水与月。升降上下。合成生化之功。以陰与陽相得而有合也。在先天八卦。离坎东西。而后天八卦。坎离上下。此可见生化次第。与河洛图书相应者也。天一生水。坎以陽而居下。地二生火。离以陰而在上。上则近天。下则着地。此乾坤体用之别。与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之例。又有殊也。盖离以陽盛上行。至极则反。故日光必下照。坎以陰多下着。至穷而变。故水蒸气必上腾为云。离关于变化之数。实基于体用之理。体刚用柔。体陰用陽。此天道也。万物凭此以生以化。后天陰陽既合。其作用不得不如是也。周易以后天为主。乃寓其大例于离坎焉。不然。上者益升。下者益降。将天地背驰。生化绝灭。更何后天事物可言哉。故坎在离先。离在坎后。乃依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序。足明陰陽体用互易。而上下之道不同。刚柔德用各殊。而升降之途不类。是各卦虽自乾坤出。而实化于离坎也。由上下经言。离坎以前。皆乾坤交错之卦。离坎以后。则离坎分合之卦也。咸恒首揭其例。而变为艮兑震巽之交错。人以为艮兑震巽而已。不知乃坎离分合所来。后天唯离坎为主。虽有艮兑震巽。仍不得违乎离坎上下之例。故传曰离上而坎下也。此上下二字。直包全易。并概括天下万事万物。凡有名有象者。莫能外此上下之道。而自生存变化也。此坎离之道。即天地生成之道。坎离之用。即事物变化之用也。

在卦象。坎卦内互震艮。离卦内互巽兑。以坎卦二至四为震。三至五为艮。是坎以中男。而兼合长男少男也。离卦二至四互巽。三至五互兑。是离以中女。而兼含长女少女也。故艮震巽兑四卦乃离坎所分合。而咸恒二卦。亦即离坎之交错变化而来。除乾坤外。六子皆不能外离坎。即以乾坤言。亦不得弃坎离以为用。此坎九五足以通乾。离六二足以协坤。而离与坎。又以上下中位。足以匹配乾坤。以代其生成之功。是以在后天本离坎为主。以其能赅其他六卦也。由修养言。取象离坎。以达乎乾坤。由生死言。取象离坎。以迄于既未济。逆而上之。则成道之功。顺而下之。则随化之用。故离坎在天下。恰为一切中枢。在人生恰为全体根器。虽取喻于心肾。实则包括五藏六府百体无遗。盖犹木之本。水之源。为生化之所托也。修道者不得外形以求神。不得弃物以冀道。后天之身。心肾为主。必先合心肾之用。以保其生。方可推精神之养。以达于道。道始于太极。分于乾坤。而后天则唯离与坎帅之而已。由离坎而上。则返于太极。此成道者之所至也。由离坎而下。则趋于既未济。此随化生成者之所履也。是语其高。则先天之乾坤。语其近。则现在之离坎。天下莫不由是生成变化。而况有生者乎。而况人乎。此离坎在卦称为人道也。上为天。下为地。人在其中。离坎以在乾坤之中。故取喻乎人。而言万物。则中央土也。万物皆托生于土。离坎虽象水火。实则为土。以水火亦必依土以生化耳。此纳甲以离坎配戊己所由来也。戊己在中央。为万物之心。如天下万类。莫不凭于地。地外之物。亦不得脱地以自行。虽日月星辰在地之外。而其用仍寄于地上。以今视之。各星球亦地也。凡有物者。皆必托于地。凡有名者。皆必附于土。则凡有象有数者。皆必生存变化于中央土。此离坎为一切主。实后天不易之理数也。易以象万物。故取离坎为中枢。而周易更以离坎终上经而启下经。明离坎二卦。实后天易所终始。无离坎则无万物。亦可无全易。故比论八卦。先天以乾坤为宗。后天以坎离为重。此圣人言外之旨。学者幸留意焉。

今所讲以离坎包括各卦。而为全易中主。不独说明天地生化之源。且推阐道家修养之奥窍。使知前人以离坎喻心肾之来由。而并及今后科学之论。水火之力。实为一切生化主要。可以证易道之大。无不可会通者也。

《宏教附注》

坎离二卦为后天主卦。凡一切生化。莫能外之。而由后天以通先天。如道功修养方法。亦必假之以为喻。为坎离原陰陽之主。气血之司。心肾之府。精神之门。是不独外包万物。内括玄微。而其至也。直达乾坤之元。以还于太极。实皆由离坎之神用以致之者。故讲。

《易经证释》

《易经证释》第1章 例言
 

《易经证释》第2章 序
 

《易经证释》第3章 全易大旨及习易要例
 

《易经证释》第4章 乾卦
 

《易经证释》第5章 坤卦
 

《易经证释》第6章 图象
 

《易经证释》第7章 屯卦
 

《易经证释》第8章 河图
 

《易经证释》第9章 蒙卦
 

《易经证释》第10章 洛书
 

《易经证释》第11章 河洛大旨
 

《易经证释》第12章 需卦
 

《易经证释》第13章 讼卦
 

《易经证释》第14章 太极图讲义
 

《易经证释》第15章 师卦
 

《易经证释》第16章 太极、述圣讲述
 

《易经证释》第17章 比卦
 

《易经证释》第18章 伏羲八卦讲义
 

《易经证释》第19章 小畜卦
 

《易经证释》第20章 履卦
 

《易经证释》第21章 泰卦
 

《易经证释》第22章 否卦
 

《易经证释》第23章 同人卦
 

《易经证释》第24章 大有卦
 

《易经证释》第25章 谦卦
 

《易经证释》第26章 豫卦
 

《易经证释》第27章 随卦
 

《易经证释》第28章 蛊卦
 

《易经证释》第29章 临卦
 

《易经证释》第30章 观卦
 

《易经证释》第31章 噬嗑卦
 

《易经证释》第32章 贲卦
 

《易经证释》第33章 剥卦
 

《易经证释》第34章 复卦
 

《易经证释》第35章 无妄卦
 

《易经证释》第36章 大畜卦
 

《易经证释》第37章 颐卦
 

《易经证释》第38章 大过卦
 

《易经证释》第39章 坎卦
 

《易经证释》第40章 离卦
 

《易经证释》第41章 咸卦
 

《易经证释》第42章 恒卦
 

《易经证释》第43章 遯卦
 

《易经证释》第44章 大壮卦
 

《易经证释》第45章 晋卦
 

《易经证释》第46章 明夷卦
 

《易经证释》第47章 家人卦
 

《易经证释》第48章 睽卦
 

《易经证释》第49章 蹇卦
 

《易经证释》第50章 解卦
 

《易经证释》第51章 损卦
 

《易经证释》第52章 益卦
 

《易经证释》第53章 夬卦
 

《易经证释》第54章 姤卦
 

《易经证释》第55章 革卦
 

《易经证释》第56章 鼎卦
 

《易经证释》第57章 震卦
 

《易经证释》第58章 艮卦
 

《易经证释》第59章 渐卦
 

《易经证释》第60章 归妹卦
 

《易经证释》第61章 丰卦
 

《易经证释》第62章 旅卦
 

《易经证释》第63章 巽卦
 

《易经证释》第64章 兑卦
 

《易经证释》第65章 图象
 

《易经证释》第66章 节卦
 

《易经证释》第67章 中孚卦
 

《易经证释》第68章 小过卦
 

《易经证释》第69章 既济卦
 

《易经证释》第70章 未济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