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 > 周易算命 > 初读之八十:解卦六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八十:解卦六三爻辞的原义

2023-03-04 03:22:42

初读之八十:解卦六三爻辞的原义

1.本文解读《周易·系辞上传》第八章第八段的首句:“ 负且乘,致寇至。”的原义。 这是《易经》解卦六三爻的爻辞。 (初学者可先按初六、九二、六三、九四、六五、上六,由下而上画出全卦 )。

2.解卦为六十四卦第四十卦,它的前卦是蹇卦,《序卦传》说:“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从卦象言,下卦为坎(水)卦、坎水下於地而为雨;上卦为震(雷)卦,象雷震於天。雷雨交加,阴阳交感,和畅缓散,乃解之象。清代尚秉和先生说:坎险震动,动而出险,故曰“解”。( 详解待今后另文)

3.解卦六三爻的爻辞“负且乘,致寇至。贞咎”。与其解释爻象的《小象传》辞“‘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戒,又谁咎也?”,当融一理解。

4.“负”之由来:首当知卦之一、三、五位为阳位,二、四、六位为阴位。六三爻乃阴爻处阳位,乃“失正”;次当知六三爻为下坎之上位,又是解卦之交卦〈解卦之六三、九四、六五爻组成)坎卦之下位,处重坎之中;再当知六三爻所承之九四爻,乃上卦震卦之下位,受震所荷之。此乃“负”之象也!

5.然“负”之义,首当指负荷小人,竟窃居本当九三的君子之位;次当指六三乘九二,乃阴乘阳、阳承阴,为逆、为凶(相邻爻之间,在上对在下者为乘,在下对在上者为承,阳乘阴、阴承阳,为顺、为吉);再当指六三爻与上六爻,乃同阴相比,为不应、不和(初、四,二、五,三、上,有相比关系,唯阴阳相比,谓之相应、相和,余则均为不应、不和)。

6.“乘”之由来:清代尚秉和先生说:“坎为车,三在车上,故曰“乘”。”尚先生“不敢从”的三国时期虞翻先生“则用爻变,使变出某卦,以当其象”。如此解卦,虞先生说:“二变时(原九二爻变为六二爻),艮(六二、六三、九四)为背……,坤(初六、六二、六三)为车,三在坤上,故‘负且乘’”。此乃“乘”之象也!

7.然“乘”之义,仍同“负”之义。“负且乘”之共识原义,当乃“小人而乘君子之器也”。

8.“致寇至”之由来:宋代程颐先生说:“犹小人宜在下以负荷,而且(当“却”意)乘车,非其据(当“所有”意)也,必(导)致寇夺之至”。窃以为,此述“致寇至”之表象也!

9.然“致寇至”之义,虽略同却有细异:清代李光地先生在所著《御纂周易折中》中,援引“胡氏瑗曰:…以至为众人所夺而致寇戎之害”,明显和古今之《易》家将“寇”译为“盗贼”有异!拙查《左传·“文公七年”》:“叔仲惠伯谏曰:‘臣闻之,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寇犹及人,乱自及也。今臣作乱而君不禁,以启寇仇,若之何?”读至此,拍案叫绝,此述“致寇至”之真象也!历史仍在重演,今又何尝不是如此!吁请当代《易》家,能重视此历史典故,重释“寇”义!

10.故结合《小象传》辞“‘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戒,又谁咎也?”,拙将解卦六三爻的爻辞“负且乘,致寇至。贞咎”,改用下述文字表述,以求能抛砖引玉:

11.本是品行不端宵小之辈,以阴柔歪邪之术,媚上欺下,竟然窃据了应是德高望重君子的所当之官位!此等之流,表面上虽勉为国计民生而操持,但因其气质之卑劣,不仅不能富民强国,反而是横征暴敛、祸国殃民(贞吝之义也)!这般丑恶之象,怎能不激起民愤,群起声讨,逼其下台!作为一国之君,如不仰顺民意,任其作乱,势必导致外敌,趁乱入侵!国破家亡重现之时,再究谁之罪过,为时晚矣!

《易经*系辞》辨析 
 

初读之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辨析

 

初读之二:“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辨析

 

初读之三:“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吉凶生”、“变化见”的辨析

 

初读之五:第一章思路的辨析

 

初读之六:“刚柔相摩”的辨析

 

初读之七:“八卦相荡”的辨析

 

初读之八:“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辨析

 

初读之九:“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辨析

 

初读之十:“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辨析

 

初读之十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的辨析

 

初读之十二:“乾易坤简”的辨析

 

初读之十三:“天下之理得,成位乎其中”的辨析

 

初读之十四:第一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十五:“圣人设卦”的辨析

 

初读之十六:“观象系辞焉”的辨析

 

初读之十七:“明吉凶”、“生变化”的辨析

 

初读之十八:“吉凶得失”与“悔吝忧虞”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十九:“变化·进退”与“刚柔·昼夜”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一:“君子学《易》,玩索而得”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二:《系辞上传》第二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二十三:“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四:“失得也;小疵也;补过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五:“爻者,言乎变者也”与“贵贱者存乎位”关系的辨

 

初读之二十六:“彖者,言乎象者也”与“齐小大者存乎卦”关系的

 

初读之二十七:“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与“辨吉凶者存乎辞”关

 

初读之二十八:“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与“忧悔吝者存乎介”

 

初读之二十九:“无咎者,善补过也”与“震无咎者存乎悔”关系的

 

初读之三十:“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的

初读之三十一:《系辞上传》第三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三十二:“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三:何以“知幽明”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四:何以“知死生”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五:何以“知鬼神”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六:何以“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七:“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八:“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九:“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的辨

 

初读之四十二:《系辞上传》第四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四十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四:“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六:“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七:“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八:“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九:“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五十:“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一:“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二:“占”、“事”、“神”的含义及其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三:《系辞上传》第五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四: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上)

 

初读之五十五: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中)

 

初读之五十六: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下)

 

初读之五十七:《系辞上传》第六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八:“《易》其至矣乎”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九:“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的辩析

初读之六十一:“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三:《系辞上传》第七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六十四:静态的象。

 

初读之六十五:动态的爻

 

初读之六十六:敬慎的心

 

初读之六十七:谋定的行

 

初读之六十八:中孚卦九二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六十九:孔子对中孚卦九二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同人卦九五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一:孔子对同人卦九五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二:大过卦初六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三:孔子对大过卦初六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四:谦卦九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五:孔子对谦卦九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六:乾卦上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七:孔子对乾卦上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八:节卦初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九:孔子对节卦初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解卦六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八十一:孔子对解卦六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二:《系辞上传》第八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三:天地之数的由来

 

初读之八十四:爻卦之数的由来(上)

 

初读之八十五:爻卦之数的由来(下)

 

初读之八十六:数显德行可佑神

 

初读之八十七:《系辞上传》第九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八: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初读之八十九:至精知来物

 

初读之九十:参伍以变之蕴义

初读之九十一:错综其数之内涵

 

初读之九十二:至变乃《易》之髓

 

初读之九十三: 至神在寂应

 

初读之九十四:《易》之特色: 极深、研几、唯神也。

 

初读之九十五:《系辞上传》第十章古义另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