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 > 周易算命 > 初读之九十二:至变乃《易》之髓

初读之九十二:至变乃《易》之髓

2023-04-04 05:10:19

初读之九十二:至变乃《易》之髓

1.前二文解读了《周易·系辞上传》第十章的第三段的首句:“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本文接着解读其后句:“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2.“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

3.“化而裁之谓之变”(亦说“一阖一闭谓之变”),此“变”,指卦画的变易,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推而行之谓之通”(亦说“往来不穷谓之通”),此“通”,是指爻象推移,上下往来,周流于六位之中。

4.“天地”二字,即阴阳二字。“成文”者,成阴阳老少之文也。理由是奇偶之中有阴阳,纯杂之中有老少。阳之老少(老阳,少阳)即天之文,阴之老少(老阴,少阴)即地之文。物相杂故曰“文”,即指此“文”。

5.“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另有一说,东汉虞翻先生说:变而通之(谓“八卦而小成”也),观变阴阳始立卦(阴阳杂,乾阳变而成震、坎、艮,坤阴变而成巽、离、兑)。乾坤相亲(阴阳杂),故成天地之文也(“物相杂,故曰文”乾,阳物;坤,阴物)。

6.“极其数,遂定天下象”.

7.简明地说:穷尽错综之数理,不仅可确定六十四卦卦象,且深度发挥,其每卦又各变六十四卦,共化成4096卦,故定天下之象,就能决定事变的最后结果。

8.元代保巴先生,对此有段精细的解说:九者,三其三也,奇、奇、奇,老阳之象;六者,三其二也,偶、偶、偶,老阴之象;七者,一其三,二其二也,为奇者一,为偶者二,多用少,用一奇,少阳之象;八者,一其二,二其三也,为偶者一,为奇者二,多用少,用一偶),少阴之象。推极其数,天下之象遂定矣!

9.“极其数,遂定天下象”另有一说,东汉虞翻先生说:数,六爻之数(三百八十四爻皆在其中),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清代李光第先生说:定象,谓六爻也。内外上下贵贱之位立,而天下之象定矣。

10.“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11.何谓“至变”?(魏)王弼先生说:至变者,体一而无不周。拙认为:王弼先生是从玄想意象思维角度,超越了卦爻象而言的。拙认为:将通变成文、极数定象,融二为一,即乃“至变”!此当是《易经》之精髓矣!

12.系辞上传第五章“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故“遂成天地之文”应指人事而言;而“遂定天下象”,又与占法预测有关。能将通变成文、极数定象,融二为一者,天下唯《易》矣!

13.作为学《易》者,是很难达到《易》之“至变”境界的!然而,明代藕益法师说:诚能观象以通变,观变以极数,则《易》之至变,遂为我之至变矣。此当作为学《易》者的励志座右铭!

14.综上所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译成今文,是否可简要表述如下:

15.此“变”,指卦画的变易,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此“通”,指爻象推移,上下往来,周流于六位之中;此“文”,指老阳、少阳天之文与老阴、少阴地之文。如能将参伍的原则用到极致,就能通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阴阳相济又消长的变化法则。

17.此“数”,指六爻之数,三百八十四爻皆在其中;此“极”,指穷尽、用尽之义;此“象”,指六爻之卦象、内外上下兼天人地三位而立。如能穷尽错综之数理,且深度发挥,不仅可确定六十四卦卦象(其每卦又各变六十四卦,共化成4096卦),还可确定天下之象,还能测定天下诸事变化的趋势。

18.将通变成文、极数定象,融二为一,即乃“至变”,此当是《易经》之精髓。能将通变成文、极数定象,融二为一者,天下唯《易》矣。作为学《易》者,是很难达到《易》之“至变”境界的。然而,明代藕益法师说:“诚能观象以通变,观变以极数,则《易》之至变,遂为我之至变矣”,此当作为学《易》者的励志座右铭。

《易经*系辞》辨析 
 

初读之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辨析

 

初读之二:“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辨析

 

初读之三:“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吉凶生”、“变化见”的辨析

 

初读之五:第一章思路的辨析

 

初读之六:“刚柔相摩”的辨析

 

初读之七:“八卦相荡”的辨析

 

初读之八:“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辨析

 

初读之九:“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辨析

 

初读之十:“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辨析

 

初读之十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的辨析

 

初读之十二:“乾易坤简”的辨析

 

初读之十三:“天下之理得,成位乎其中”的辨析

 

初读之十四:第一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十五:“圣人设卦”的辨析

 

初读之十六:“观象系辞焉”的辨析

 

初读之十七:“明吉凶”、“生变化”的辨析

 

初读之十八:“吉凶得失”与“悔吝忧虞”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十九:“变化·进退”与“刚柔·昼夜”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一:“君子学《易》,玩索而得”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二:《系辞上传》第二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二十三:“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四:“失得也;小疵也;补过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五:“爻者,言乎变者也”与“贵贱者存乎位”关系的辨

 

初读之二十六:“彖者,言乎象者也”与“齐小大者存乎卦”关系的

 

初读之二十七:“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与“辨吉凶者存乎辞”关

 

初读之二十八:“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与“忧悔吝者存乎介”

 

初读之二十九:“无咎者,善补过也”与“震无咎者存乎悔”关系的

 

初读之三十:“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的

初读之三十一:《系辞上传》第三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三十二:“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三:何以“知幽明”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四:何以“知死生”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五:何以“知鬼神”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六:何以“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七:“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八:“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九:“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的辨

 

初读之四十二:《系辞上传》第四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四十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四:“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六:“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七:“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八:“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九:“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五十:“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一:“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二:“占”、“事”、“神”的含义及其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三:《系辞上传》第五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四: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上)

 

初读之五十五: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中)

 

初读之五十六: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下)

 

初读之五十七:《系辞上传》第六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八:“《易》其至矣乎”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九:“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的辩析

初读之六十一:“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三:《系辞上传》第七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六十四:静态的象。

 

初读之六十五:动态的爻

 

初读之六十六:敬慎的心

 

初读之六十七:谋定的行

 

初读之六十八:中孚卦九二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六十九:孔子对中孚卦九二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同人卦九五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一:孔子对同人卦九五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二:大过卦初六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三:孔子对大过卦初六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四:谦卦九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五:孔子对谦卦九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六:乾卦上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七:孔子对乾卦上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八:节卦初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九:孔子对节卦初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解卦六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八十一:孔子对解卦六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二:《系辞上传》第八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三:天地之数的由来

 

初读之八十四:爻卦之数的由来(上)

 

初读之八十五:爻卦之数的由来(下)

 

初读之八十六:数显德行可佑神

 

初读之八十七:《系辞上传》第九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八: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初读之八十九:至精知来物

 

初读之九十:参伍以变之蕴义

初读之九十一:错综其数之内涵

 

初读之九十二:至变乃《易》之髓

 

初读之九十三: 至神在寂应

 

初读之九十四:《易》之特色: 极深、研几、唯神也。

 

初读之九十五:《系辞上传》第十章古义另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