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 > 周易算命 > 周文王

周文王

2023-02-18 07:15:51

周文王

周文王,姬姓,名昌,商纣时爲西伯,曾被囚於羑里,因而演《易》。作为周人领袖他多有建树,使周不断发展壮大、强盛,为后来来武王灭商奠定基础。

《论语.泰伯》记孔子说:“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系辞传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司马迁说:“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扬雄、班固、王充等皆赞此说。郑衆、贾逵、马融等认为《周易》卦辞为文王作,而爻辞为周公作。郑玄则认为卦爻辞皆爲周文王作。

本世纪20年代,顾颉刚考证了《周易》中存在的历史故事,写出《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文中指出:《大壮》《旅》卦中的王亥丧牛羊于易是指殷先祖王亥在有易被杀之事,《既济》《未济》卦中的“高宗伐鬼方”是记述殷高宗讨伐西北少数民族,《泰》《归妹》卦中的“帝乙归妹”是帝乙嫁妹给周文王,《明夷》卦中的“箕子之明夷”是指箕子佯狂、为奴之事,“箕子之明夷”译成白话,就是箕子的晦气,《晋》卦中的“康侯用锡马蕃蔗”是指卫康叔善于畜牧等等。顾颉刚根据这些历史故事而推定《易经》不是周文王所作而是周初作品,作者为掌管卜筮的巫史之流。顾颉刚感到遗憾的是《易经》中没有尧舜禅让、汤武革命、封禅、观象制器的故事。
   
余永梁从风俗制度和史事两个方面研究《周易》,认为《屯》、《睽》卦反映了商周时期的掠婚风俗,《逐》、《损》卦记述了古代臣妾奴隶制度,《损》、《益》卦中“或益之十朋之龟”反映东周以前的货币制度。此外在卦爻辞中还可以找到周代郊祀礼、丧礼、聘礼、朝礼、宾礼以及宗法制的礼俗。关于《周易》中的史事,余永梁指出《泰》、《归妹》卦中的“帝乙归妹”是指商王嫁女给周文王,《随》、《升》卦中的“亨于西山”是指周文王在岐山宴亨,《震》卦“震惊百里”记文王开国情形,《既济》卦中的“西邻”是指西周,“东邻”则指殷朝,以上均为卜官记文王之事。其它如《师》卦中的“大君”疑指周公,《蛊》卦中的“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疑指伯夷叔齐之事,《屯》卦“利建侯”系指周初封建诸侯。卦爻辞所记史事皆在周初,最晚是《晋》卦中的康侯,因此卦爻辞应该作于西周成王之时。

通过对《周易》中的一些历史故事的分析,大都是殷末周初的历史典故,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系辞》关于《周易》“当文王与纣之事”的可信性。

1933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在无锡师范学校发表了《历史之重要》的专题讲演,讲演辞刊发在《制言》第五十五期上,其中一段讲到《周易》中的古史:

至于《周易》,人皆谓是研究哲理之书,似与历史无关,不知《周易》实历史之结晶,今所称“社会学”是也。乾坤代表天地,《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故《乾》、《坤》之后,继之以《屯》。屯者,草昧之时也。即鹿无虞,渔猎之征也。匪寇婚媾,掠夺婚姻之征也。进而至《蒙》,如人之童蒙,渐有开明之象矣。其时取女,盖已有聘礼,故曰见金夫不有躬,此谓财货之胜于掠夺也。继之以《需》,则自游牧而进于.耕种,于是有饮食燕乐之事。饮食必有讼,故继之以《讼》。以今语译之,所谓面包问题,生存竞争也。于是知团结之道,故继之以《师》。各立朋党,互相保卫,故继之以《比》。然兵役既兴,势必不能人人耕种,不得不小有积蓄。至于《小畜》,则政府之滥觞也。然后众人归往强有力者,以为团体之主,故曰武人为于大君,履帝位而不疚。至于《履》,社会之进化,已及君主专制之时矣。《泰》者,上为阴,下为阳,上下交通,故为《泰》。《否》者,上为阳,下为阴,上下乖违,故为《否》。盖帝王而顺从民意,上下如水乳之交融,所谓《泰》也。帝王而拂逆民意,上下如冰炭之不容,所谓《否》也。民为邦本之说,自古而知之矣。自《屯》至《否》,社会变迁之情状,亦已了然。故曰:《周易》者,历史之结晶也。

据胡朴安《周易古史观·自序二》说,1931年章太炎为《周易易解》作序,自称遍治群经而独不敢言《易》。1942年4月胡朴安著成《周易古史观》一书,他也是两千多年来第一个提出系统的《周易》古史观的人。

那么《周易》是否为文王所作呢?杨向奎先生先生指出:“文王演《易》之说,虽有争论,但《易》之来源甚古,殷商已见端倪,宗周之初有所发展当无疑问。其初因奇偶而有八卦,八卦不能尽变化,重为六十四卦,而加卦辞、爻辞,初为巫祝专职,西伯幽囚演《易》而有所推演”。“原始卜筮都为巫祝专职,他们是古代最渊博的学者,八卦之重,爻词、彖词之设,没有他们的参与,无法完成。他们多是无名专家,孰为《易》之加工者,当无可考。但文王演《易》之说,被轻轻否认亦无据,巫祝卜筮都为王家服务,以文王、周公之才而习《易》,因习《易》而演《易》而重卦,舍巫祝而自为之,此所以有文王、周公之参与。文王、周公固饱经忧患者,'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正合符者”。

总之,《周易》古经确是产生于殷周之际。武王在克商之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而周人的受命观念,诚如傅斯年所指出,终于演变为天命靡常,惟德是依的政治思想。傅氏归纳“周诰”理论,“凡求固守天命者,在敬,在明明德,在保人民,在慎刑,在勤治,在毋忘前人艰难,在有贤辅,在远检人,在秉遗训,在察有司;毋康逸,毋酣于酒,事事托命于天,而无一事舍人事而言天,祈天永命,而以为惟德之用。”(傅斯年,1952:Vol.III,92—99)

周人以蕞尔小邦,革殷命,《诗·大雅·文王》:“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作为周的开创者的周文王,自然会对固守天命有更深的思考,这也就是周初人们把卜筮之法的《易》发展成《周易》的理由吧。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没有证据《周易》不是文王推演的,同样也没有证据肯定《周易》就是文王推演的。既然周易产生于殷末周初,而文王又是周人的领袖,古人尤其是儒家把《周易》的著作权给了周文王,不失一个理想的选择。

《易学人物杂谈》
 

伏羲

 

周文王

 

孔子

 

子夏

 

商瞿

 

田何

 

施雠

 

孟喜之一:引子

 

京房:易学家的宿命

 

刘向之一:时代

 

刘向之二:家世

 

严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