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 > 周易算命 > 初读之四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辨析

2023-03-19 23:15:58

初读之四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辨析

1.“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是《系辞上传》第四章第三段(结束语)的前半句,其后半句为:“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朱熹对此段之评语是:“此圣人至命之事也”。即圣人著《易》的终极目的是:确立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融天、人、地于一体的系统思维方式,确定与天地和顺相生、人际间和谐相处的行为规范,实现人类生命“参赞(辅助、弥补)天地化育”万物之神妙功能。今人学《易》、习《易》,亦当洗涤俗尘,净心修炼,力达圣人此心境,方始有所妙用而济苍生!

2.本章三段的首句依序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第三段仅—句,故此实首半句)。在解读时,须注意到这三段在立意上有层次的区别:第一段是“穷理之事”,所阐述的是:圣人以天之阴阳与地之刚柔变化规律为准则,而著作的《易》理;第二段是“尽性之事”,所阐述的是:圣人所倡仁义之人道,具有与天道之阴阳、地道之刚柔相似的品性;第三段是“至命之事”。所阐述的是:圣人著《易》、用《易》之终极目的,实以“参赞(辅助、弥补)天地化育”万物为命。今人译本虽多,却少有涉及,故冒昧陈言,求请指正。

3.“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译成今文,究为何意?爱因斯坦说:“我们的理论决定了观测的结果”。这里所说的理论,指的不是说给众人听、写给众人看、要求众人做的,背地里另搞一套的那些“理论”,而是人们籍以认知、处人、做事的思维框架(心智模式)。此处“范围”,就是今人所说的思维框架(心智模式)。天地万物变化无穷尽,就当下世态而言,乱象迭生,异端百出,众说纷纭,何以识是非、辨善恶、测吉凶来律已呢?圣人为之“范围”,即:确立能涵盖天地万物变化的人类思维框架,即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融天、人、地于一体的系统思维方式,确定与天地和顺相生、人际间和谐相处的行为规范,实现人类生命“参赞(辅助、弥补)天地化育”万物之神妙功能。人们若循此而行,奉天命,知机顺势而为,就能恪守中正,就不会出现类似“追尾出轨,车毁人亡”之过了!

4.“曲成万物而不遗”,译成今文,又为何意?今学者、名家译文中将“曲成”一词有译成“千万百计地成全”者;有译成“细致安排万物的形成”者;有译成“可以间接地成就万物”者;有译成“足以曲尽细密成全万物”者;有译成“周详细致不遗不漏地反映了万物真实的曲折生成”者。笔者在此基础上,对照相关卦爻辞,揣摩再三,思得“曲成”一词至少有两义:其一,指天地万物生成变化之形体轨迹,是迂回曲折、无往不复的,故老子有“曲则全”、“大直若曲”之说;其二,指人类认知、处人、做事之思行方式,是兼容并蓄、顺势用柔的,故孙子有“以迂为直”之计、“以柔克刚”之法。施仁义济苍生者,往往是穷尽爱心、克尽艰难,周密不疏而曲成事业;贪私利榨苍生者,往往图一步到位、一蹴而成,欲速不达且遗害不绝!

5.至此,“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译成今文,是否可这样表达:圣人著《易》、用《易》的终极目的是:确立能涵盖天地万物变化的人类思维框架,即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融天、人、地于一体的系统思维方式,确定与天地和顺相生、人际间和谐相处的行为规范,实现人类生命“参赞(辅助、弥补)天地化育”万物之神妙功能。人们学《易》习《易》,若循此而行,奉天命,知机顺势而为,就能恪守中正,不走极端;人们当效法圣人施仁义济苍生,在认知、处人、做事之思行方式上,依据天地万物生成变化,是迂回曲折、无往不复的道理,做到兼容并蓄、顺势用柔,就能思行慎密,不留后患!

《易经*系辞》辨析 
 

初读之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辨析

 

初读之二:“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辨析

 

初读之三:“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吉凶生”、“变化见”的辨析

 

初读之五:第一章思路的辨析

 

初读之六:“刚柔相摩”的辨析

 

初读之七:“八卦相荡”的辨析

 

初读之八:“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辨析

 

初读之九:“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辨析

 

初读之十:“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辨析

 

初读之十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的辨析

 

初读之十二:“乾易坤简”的辨析

 

初读之十三:“天下之理得,成位乎其中”的辨析

 

初读之十四:第一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十五:“圣人设卦”的辨析

 

初读之十六:“观象系辞焉”的辨析

 

初读之十七:“明吉凶”、“生变化”的辨析

 

初读之十八:“吉凶得失”与“悔吝忧虞”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十九:“变化·进退”与“刚柔·昼夜”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一:“君子学《易》,玩索而得”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二:《系辞上传》第二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二十三:“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四:“失得也;小疵也;补过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五:“爻者,言乎变者也”与“贵贱者存乎位”关系的辨

 

初读之二十六:“彖者,言乎象者也”与“齐小大者存乎卦”关系的

 

初读之二十七:“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与“辨吉凶者存乎辞”关

 

初读之二十八:“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与“忧悔吝者存乎介”

 

初读之二十九:“无咎者,善补过也”与“震无咎者存乎悔”关系的

 

初读之三十:“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的

初读之三十一:《系辞上传》第三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三十二:“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三:何以“知幽明”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四:何以“知死生”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五:何以“知鬼神”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六:何以“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七:“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八:“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九:“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的辨

 

初读之四十二:《系辞上传》第四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四十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四:“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六:“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七:“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八:“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九:“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五十:“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一:“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二:“占”、“事”、“神”的含义及其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三:《系辞上传》第五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四: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上)

 

初读之五十五: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中)

 

初读之五十六: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下)

 

初读之五十七:《系辞上传》第六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八:“《易》其至矣乎”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九:“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的辩析

初读之六十一:“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三:《系辞上传》第七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六十四:静态的象。

 

初读之六十五:动态的爻

 

初读之六十六:敬慎的心

 

初读之六十七:谋定的行

 

初读之六十八:中孚卦九二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六十九:孔子对中孚卦九二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同人卦九五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一:孔子对同人卦九五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二:大过卦初六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三:孔子对大过卦初六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四:谦卦九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五:孔子对谦卦九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六:乾卦上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七:孔子对乾卦上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八:节卦初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九:孔子对节卦初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解卦六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八十一:孔子对解卦六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二:《系辞上传》第八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三:天地之数的由来

 

初读之八十四:爻卦之数的由来(上)

 

初读之八十五:爻卦之数的由来(下)

 

初读之八十六:数显德行可佑神

 

初读之八十七:《系辞上传》第九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八: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初读之八十九:至精知来物

 

初读之九十:参伍以变之蕴义

初读之九十一:错综其数之内涵

 

初读之九十二:至变乃《易》之髓

 

初读之九十三: 至神在寂应

 

初读之九十四:《易》之特色: 极深、研几、唯神也。

 

初读之九十五:《系辞上传》第十章古义另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