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起名 > 公司起名 > 公司取名——现代商业取用名杂谈

公司取名——现代商业取用名杂谈

2023-01-17 12:53:28

  现代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顾客的购物冲动,有时并不完全是由商品本身引起的,而是与购物时周围的环境和气氛有很大关系。一种令人愉快的外界气氛,能激发人的购买欲,而一种不愉快的氛围,则只会使顾客及早离去。故此,商家才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对商品进行各种包装,对店铺的门面和内设进行各式装饰。然而,他们却常常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装饰──产品或店铺的名字。对于一个店铺来说,它的名字对顾客造成的影响,决不亚于于那些金碧辉煌的内外装饰。对于一种产品来说,拥有一个充满魅力的名称,其积极作用远非包装和宣传所能替代了的。

  一、给公司或店铺取名要符合大众心理学

  某市有一位个体户开了一个腊味店,他给店铺取名为“人和”,其用意取自“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用意不错,“和气生财”吗。然而,当他将招牌挂上开始营业后却发现,尽管他出售的腊味在价格、质量方面都是很有竞争力的,可顾客来得就是稀稀少少。一个月下来只收入了两百多块钱,这样下去,恐怕连本钱都要赔光。后来经人点拨才明白,问题就出在招牌上。因为人们常会将“‘人和’‘腊味’”读成“‘人’和‘腊味’”这确实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人和“腊味”一起卖,莫不是孙二娘开店卖人肉包子之类,人肉做成的肉干?虽然明事理的人也知道,这店不至于是一个江湖黑店,但是既然店名让人恶心,谁还愿意进去呢?

  一个公司或店铺有一个什么名字,这是它的一个招牌,对于它的客户来说,人们总是先看招牌,然后才决定是否有必要与它商谈业务,购买它的商品。当一个公司或店铺在外开战业务活动推销产品时,客户们通常对它并没有很多的了解,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总经理或老板是谁,它的资本有多少,经营规模有多大,在这种情况下,最初的业务联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就与它的名字有关了。无怪乎,许多人都不无感叹地说:“外地许多企业在与他们城区所属企业联系业务时,总是先看‘牌子’,牌子越大越响的,越容易成交。”

  某市有一家塑料厂,原名“××市塑料四厂”,对外开展业务时,一直被人小看,不熟悉的客户总是把它排在塑料一厂、二厂之后,而实际上,该厂的生产能力远在一厂、二厂之上。后来,该厂改名为“运昌塑料厂”,不再有“老四”的含义。业务情况大有改变,订货单源源而来。

  二、给新产品命名要以奇制胜

  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的传说,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其实,这“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是几片青菜叶、白豆腐加上点大米,这名字取得有多妙。

  北京一家肉类加工厂,把猪头肉加工成透明状,橙红透亮,美味可口。取美名曰“玛瑙肉”,投放市场,大受欢迎,十分抢手,一时间供不应求。

  广东菜谱中有一道名菜“龙虎斗”,其实那“龙”就是蛇,“虎”就是猫。“龙虎斗”这个名字很响亮,试想若是取名为“蛇猫肉”,不仅少了贵雅之气,只怕还会使人闻名远避。

  近些年,“洗面奶”的名称流行越来越广,对许多化妆品的畅销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试想,如果不用“奶”而用“水”或“液”字,就不显得那么高贵了。

  再如前几年流行的什么“太空服”、“南极鞋”等,都是以奇制胜的典例。还有一些专取“恶名”的也应划归此类。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四川的“麻婆”豆腐,还有诸如“王麻子”剪刀等等。

  三、对跨国商品命名──译音的学问

  某年,在香港市场上展开了一场由英国和法国对垒的洋酒倾销战。激战的结果,英国的“威士忌”酒只卖出十七万五千瓶,法国的“白兰地”却售出三百五十万瓶,领先了整整二十倍。为什么在日本和其它国家“威士忌”占了“白兰地”的上风,而在香港却恰恰相反呢?经过调查分析,毛病就出在“威士忌”酒的中文译名上。顾名思义,连“威士”们都要有所“忌讳”还有谁敢喝此酒呢?而“白兰地”这个美名在讲究文字之道的东方人眼中,占尽了便宜,它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浮想联翩,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东方人的偏爱。

  不仅洋产品在中文译名上会产生命名失误,中国产品在销往外国时,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在这方面,由于取名不当而造成的产品滞销的典型例子,莫过于“芳草”牌药物牙膏汉语拼音的商标名称了。当厂家将其投入国际市场时,却无人问津,原来“芳”的汉语拼音“f an g”在英语里恰好是“(毒蛇)之牙”的意思,这样的牙膏谁还敢用?

  不过,也有一些中西兼顾的好名称。如北京的四通公司,“四通”在中文里有“四通八达”之意,翻译成英文,“四通”为“stone”的译音,“stone”在英文里的意思是“石头”,有“坚实”之意。再如台湾有一家餐馆,中文名为“老爷餐馆”,译成英文“老爷”变成了“royal”,意为“王室的、高贵的”,“老爷餐馆”变为“王室餐馆”,意思相近,读音也相似近。

  时下,各种洗发水都被称为“洗发香波”,亦是追求一种贵而雅的品位。“香波”是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