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 > 周易算命 > 初读之六十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辨析

2023-03-09 06:27:57

初读之六十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辨析

1.“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是该章第三段,亦是全章最后一句。它既和该章首句“子曰:《易》其至矣乎”相呼应,又是全章内容的总结。这是解读此句的必要前提!

2.《系辞传》作者,在该章第一段,讲的是《易》道,对其称崇为极致的同时,慨叹非常人能知之!(请见《中庸·经纶章》。在该章第二段,讲的是“圣人”,对其盛誉通达天地之德,作《易》之伟业,用《易》之善行!从逻辑和内容看,该章第三段,讲的是“君子”,如何以圣人为楷模,学《易》习《易》。

3.句中的“而”,当作然后、就解,表示顺承关系。句中的“观”,古义之多,胜于一般古字,据《康熙字典》,“远视上视曰观,近视下视曰临”、“观者有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译成今文,当以中正之心、从长远全局的视角来观察解。句中的“其”,当指天地万物变化之奥秘的内在根本原因。句中的“会通”,据朱熹评注:“会,理之所聚而不遗处。通,理之可行而无所碍处。”又据李鼎祚《周易集解》:“会者,阴阳合会,若蒙九二也。通者,乾坤交通,既济是也。”译成今文,当作阴阳合一之理贯通天地万物变化之因解。“而观其会通”译成今文,似当是:他们是以中正之心、从长远全局的视角来观察,贯通天地万物变化之根本原因,无外乎阴阳合一之理。

4.“以行其典礼”中的“以”,当作用来解。句中的“行”,古义有“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又道也”之一说,当作(掌政者)制定并推行解。此处之“其”,当指阴阳合一之理。“典礼”,当作法则、制度和礼仪解。.“以行其典礼”译成今文,似当是用阴阳合一之理,来制定并推行臣民必须遵守的法则、制度和礼仪。

5.句中的“系辞”,指的是解释阴阳爻的爻辞。句中的“焉以”,多数译本在其间未点断,当作何能解。此处之“其”,指的是阴阳爻的动变所暗示的人们处人做事的趋势。句中的“断其吉凶”,这里要说明的是:原始的占筮只有卦爻象,而无卦爻辞;至周文王、周公时才有卦爻辞;对卦爻辞的解释,则是《易传》问世后开始的,随之又产生了“吉凶由人说”。“系辞焉以断其吉凶”译成今文,似当是:〈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又何能以爻象的阴阳动变、爻辞的解释,来判断人们处人做事的吉凶!

6.句中的“是故”,当作所以解。句中的“谓之”,当叫作或称作解。句中之“爻”,当指爻象和爻辞。因为从该章首段前后两句比较看,首句即本句的“天下之赜”,系就静态结构而言,可用相对稳定的模型符号来表示的,故当是卦象。后句“天下之动”,系就动态变化而言,是通过阴爻与阳爻的相互动变来显示吉凶变化的。“是故谓之爻。”译成今文,似当是:所以,〈我们)把通过阴爻与阳爻的相互动变来显示吉凶变化的符号及其文字解释,分别称作爻象和爻辞。

7..现将上述分层译文,简约整理如下:他们籍以其智慧,并以中正之心、从长远全局的视角来观察,洞悉并掌握了贯通天地万物变化之根本原因,无外乎阴阳合一之理。且用阴阳合一之理,来制定并推行臣民必须遵守的法则、制度和礼仪。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又何能以爻象的阴阳动变、爻辞的解释,来判断人们处人做事的吉凶!所以,我们把通过阴爻与阳爻的相互动变来显示吉凶变化的符号及其文字解释,分别称作爻象和爻辞。

《易经*系辞》辨析 
 

初读之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辨析

 

初读之二:“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辨析

 

初读之三:“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吉凶生”、“变化见”的辨析

 

初读之五:第一章思路的辨析

 

初读之六:“刚柔相摩”的辨析

 

初读之七:“八卦相荡”的辨析

 

初读之八:“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辨析

 

初读之九:“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辨析

 

初读之十:“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辨析

 

初读之十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的辨析

 

初读之十二:“乾易坤简”的辨析

 

初读之十三:“天下之理得,成位乎其中”的辨析

 

初读之十四:第一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十五:“圣人设卦”的辨析

 

初读之十六:“观象系辞焉”的辨析

 

初读之十七:“明吉凶”、“生变化”的辨析

 

初读之十八:“吉凶得失”与“悔吝忧虞”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十九:“变化·进退”与“刚柔·昼夜”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一:“君子学《易》,玩索而得”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二:《系辞上传》第二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二十三:“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四:“失得也;小疵也;补过也。”的辨析

 

初读之二十五:“爻者,言乎变者也”与“贵贱者存乎位”关系的辨

 

初读之二十六:“彖者,言乎象者也”与“齐小大者存乎卦”关系的

 

初读之二十七:“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与“辨吉凶者存乎辞”关

 

初读之二十八:“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与“忧悔吝者存乎介”

 

初读之二十九:“无咎者,善补过也”与“震无咎者存乎悔”关系的

 

初读之三十:“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的

初读之三十一:《系辞上传》第三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三十二:“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三:何以“知幽明”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四:何以“知死生”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五:何以“知鬼神”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六:何以“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七:“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八:“旁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辨析

 

初读之三十九:“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的辨

 

初读之四十二:《系辞上传》第四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四十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四:“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五:“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六:“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的辨析

 

初读之四十七:“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八:“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四十九:“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

 

初读之五十:“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一:“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二:“占”、“事”、“神”的含义及其关系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三:《系辞上传》第五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四: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上)

 

初读之五十五: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中)

 

初读之五十六:一“广”二“大”三“言”四“配”的辨析〈下)

 

初读之五十七:《系辞上传》第六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五十八:“《易》其至矣乎”的辨析

 

初读之五十九:“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的辩析

初读之六十一:“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二:“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辨析

 

初读之六十三:《系辞上传》第七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六十四:静态的象。

 

初读之六十五:动态的爻

 

初读之六十六:敬慎的心

 

初读之六十七:谋定的行

 

初读之六十八:中孚卦九二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六十九:孔子对中孚卦九二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同人卦九五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一:孔子对同人卦九五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二:大过卦初六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三:孔子对大过卦初六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四:谦卦九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五:孔子对谦卦九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六:乾卦上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七:孔子对乾卦上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七十八:节卦初九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七十九:孔子对节卦初九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解卦六三爻辞的原义

 

初读之八十一:孔子对解卦六三爻辞的诠释

 

初读之八十二:《系辞上传》第八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三:天地之数的由来

 

初读之八十四:爻卦之数的由来(上)

 

初读之八十五:爻卦之数的由来(下)

 

初读之八十六:数显德行可佑神

 

初读之八十七:《系辞上传》第九章古义另译

 

初读之八十八: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初读之八十九:至精知来物

 

初读之九十:参伍以变之蕴义

初读之九十一:错综其数之内涵

 

初读之九十二:至变乃《易》之髓

 

初读之九十三: 至神在寂应

 

初读之九十四:《易》之特色: 极深、研几、唯神也。

 

初读之九十五:《系辞上传》第十章古义另译